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狂妄之极的日本强盗,在侵占北平、天津之后,又向我华北腹地进兵。驻守晋北的蒋介石、阎锡山军队抵挡不住日军进攻。高阳、大同相继失陷。蒋军仓皇南逃。
当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历史关头,1937年8月22日,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陈漫远所在部队,在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举行盛大抗日誓师大会,史称云阳誓师。
云阳誓师大会
誓师会后,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副主旅长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率部从三原县云阳镇出发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部队从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芝川古镇司马迁墓
9月中旬,部队抵达太原。沿途所见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军队,“一批又一批溃兵用步枪挑着子弹、手榴弹和抢得的包裹、鸡鸭等物品,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下。”(庚新顺等编著《陈漫远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第174页。以下只注页码)
同一时间,在同一条路上,两支军队交错而过。一支士气高昂,迎敌北上;一支溃不成军,狼狈南逃。
陈漫远《东渡黄河上五台》诗二首之第一首,就是一位正在向北挺进的八路军指挥员,对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慨的即时记录,是对那一时刻的历史情景的即时拍照:
日寇西来如卷席,蒋军南溃若飞灰。 幽并父老休惊惧,八路黄河东渡来。
第一、二句写的是侵华日军的张狂、嚣张和败退蒋军慌张逃窜之丑态。其中“如卷席”之“卷席”乃彻底灭除之意。这是对日寇毁我家园、屠我同胞之疯狂、歹毒的揭露。“若飞灰”之“飞灰”,是一种无序、混乱,纷纷扬扬,污染环境,于民于世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尘埃。这是对蒋军怆惶逃命、溃不成军之情景及其弃国弃民于不顾之行径的入木三分的刻画。
第三、四句写的是面对强敌岿然不动的八路军迎敌而上,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无畏气慨:不要被敌人的疯狂所吓倒,不要受蒋军的溃逃感染而惊慌。“八路黄河东渡来”——我来了!
什么叫做中流砥柱?什么叫做民族脊梁?什么叫做力挽狂澜?“八路黄河东渡来”就是最有力的答案,同时也是历史的最好确证。莫看只有短短七个字,它却是,一位八路军指挥员,不,应该说是八路军整体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气壮山河的慨允,是对祖国同胞感天动地的誓言。
历史证明,出师的第一仗——平型关战役,就是八路军兑现自己诺言的行动。这一仗,歼敌一千余人,击毁敌汽车一百余辆,缴获大批辎重武器。
消息传来,群情振奋。国民党老同盟会会员、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的续范亭先生著文评论曰:“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军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受挫,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第178页)这一评价有力地说明,“八路黄河东渡来”不是空口虚言。共产党、八路军不愧为民族之脊梁。
平型关:胜利的表情
平型关大捷之后,新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的陈漫远和政委王平一起,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所部深入敌后,参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至1937年底,短短三个月时间,所属部队已由数百人发展壮大到4000余人,打了十余次战斗,小批量,多次数,积少成多地歼灭了数百名敌寇,缴获了一批武器、物资。“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晋东北各界人民的抗日杀敌热情,同时也更坚定了陈漫远的抗日决心和信心。”(第178页)
在胜利的战场上,35岁的年轻指挥员陈漫远写下了讴歌抗战风火,为风雷激越的全民族抗日声势鼓而呼的感人诗篇:
报捷平型民奋起,千山壮士气如虹。 五台铙钹休祈佛,好伴黄钟唱大风。 诗意曰:平型关的胜利进一步激发起全民族的抗战热情。“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处处都是平型关。我们的兄弟姐妹,个个争当杀敌的英雄汉。
“五台铙钹休祈佛,好伴黄钟唱大风。”这大风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之风。是呼唤全国同胞“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之风。在这全民奋起上战场,万众一心杀敌寇的时刻,
就连五台山的僧人也遵循佛的旨意,停止佛事,走出佛堂,拿起斩妖除魔的刀枪。让寺庙的黄钟大吕如雷奔电泄、震天动地的战鼓那样,为抗战战场助威吧。让这抗战的风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就是战地诗人陈漫远的大风歌。这就战地诗人陈漫远的抗战情怀。
血肉长城,自右而左:陈漫远,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平,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朱良才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然而,陈漫远不仅是诗人,他更是一名军人,一名抗战前线的指挥员。作为诗人,他用笔写下了慷慨激昂的战地大风歌。作为军人,他把纸上的大风歌变成了抗日战场上的大风暴。
1937年11月,陈漫远和王平遵照晋察冀军区的指示,率领部队收复平汉路保定至新乐以西广大地区,开创了以河北省阜平地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日军对如芒在背的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北岳根据地各分区部队按照军区统一部署针锋相对地发动破袭战。陈漫远、王平率领的第三军分区战果辉煌。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告蒋介石的电文曰:
“我陈漫远(第三军分区司令)指挥之支队,一部向定州猛攻,与守敌三百余人激战三个小时,敌不支退守县政府,利用房屋死守顽抗,我以洋油用水龙注射(即火烧),一时火势猛烈,守敌与房屋同烬。至(九日)二十四时全城为我军占领。灰(十日)晨三时许,正定方向援敌赶到,分乘汽车二十余辆,装甲车数辆,我预先有准备,战约一小时,被我全部击溃,援敌伤亡百余,缴获步枪四十余支,轻机关枪五挺……”(第182—183页)
中共中央领导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主席的嘉勉电指出:
“你们九号晚英勇地模范地袭击,九日晚给日寇以大的杀伤与威胁,占领许多要点,毁坏交通铁路,夺取敌人武器辎重,这一伟大胜利,是有很大的战略和政治意义……”(第184页)
此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对日军的战斗。至1940年8月20日是,八路军总部统一组织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对日军作战977次,歼敌13000余人攻克据点109座,破坏铁路80公里,公路1000余公里,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陈漫远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并于战斗间隙撰写、发表了长达万字的《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一手持枪,一手握笔。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陈漫远,一直热情地,全力以付地为民族抗战事业鼓而呼。
陈漫远,这位中国勇士,这位赤胆忠肝、文武双全的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1940年左起:聂鹤亭、萧克、陈伯钧、彭真、舒同、黄敬、朱良才、陈漫远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合影
1939年11月7日:朱德、彭德怀、左权关于杨成武、陈漫远两支队击敌情况给博古、叶剑英转蒋介石等的电报
以下为美联社驻北平记者霍尔多•汉森(Haldor Hanson)1938年拍摄的八路军根据地
司令员陈漫远授权美联社照片,该部八路军游击队正准备大规模攻击破袭铁路一线日伪,以纪念卢沟桥抗战。这是一个晚上的战斗单位和他们的机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