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是《东方红》的故乡,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在佳县战斗生活100天,为缅怀领袖丰功伟绩,佳县在县城北东方红产业园筑《东方红阁》,阁楼初成,两次登临,感而赋之:
晋陕峡谷、黄河西岸,东方红阁、屹立山巅,仰对青天、俯瞰大河,四梁八柱,庄严伟岸,高阁耸立、缅怀领袖。
登阁四顾,浩渺八方。极目北眺,长城东去、黄河北来,天高野阔、大漠风光;东望吕梁,秦峰晋岭、黄河边塞,群山来朝、万壑归宗;远瞻南山,白云神观①、古木参天,晨钟暮鼓、烟云缭绕,三教汇聚、紫气东来;雄踞芦山,西傍芦水②、环水皆山,峡谷深梁、奇石怪岩;俯瞰黄河,波涛滚滚、香炉晚照③,两桥飞架、天堑通途;佳州铁城,三面悬空、两水环绕,千仞孤城、落日长河;城南五里,两河交汇、桃花古渡,蒹葭苍苍、秦风悠悠。皇天厚土、多娇江山。
徐登宝阁、思绪潮涌。溯我佳州④,文明远肇,石摞城址⑤、石器遍地,秦归上郡、汉初设县,千年烽烟、百世沧桑,一方厚土、两河长流,养育先民、滋养华夏,岁月更替、生生不息。
思我佳州、人杰地灵,红色沃土、英才辈出,精忠报国、慷慨忠义,比及近代、天灾人祸,压迫日重、民生困苦,革命志士、播洒火种,一九二五、成立支部,一九二七、组建农会,红色浪潮、风起云涌。一九四二、边区成立,减租减息、分地垦荒,百姓翻身、当家作主,张庄农民、李姓有源⑥,创《东方红》,颂毛泽东;乔氏国桢⑦、农运大王,七次入狱、血洒迪化;张公达志、阎公揆要⑧,驰骋疆场、功勋卓著,开国将星、名垂青史。铁铸佳州、英雄土地,表里山河、固若金汤,一九三九、日冠犯境,佳州儿女、奋起抗敌,依山据水、半渡而击,保卫黄河、护佑边区。
一九四七,胡匪犯境,毛公泽东、恩来弼时,率军离延、转战陕北,八月入佳、转战百日,崇山峻岭、牵敌制胜,履险如夷、屡出奇兵,以少胜多、旷古奇迹,四战四捷、扭转乾坤,朱官寨村、神泉古堡⑨,身居土窑、志在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解放方略、决胜宣言,经天纬地、布局未来,挥师中原、战略反攻,解放大军、横扫强敌,放眼神州、星火燎原;土地大纲,横空出世,耕者有田、旷古未有。毛周任公、两上神山⑩,听戏观景、与民同乐,欣然挥笔、与时并进,兴之所至、顺手一签,日出扶桑、东方欲晓,天意民心、大势所趋。
黄河水长、人民情深,佳州儿女、率性真直,一年之中、七交公粮,献完种籽、再献牛羊,送子参军、随军支前,倾其所有、支援解放,三千青壮、八百英烈,胸有大义、人间至情,百川归海、亿兆一心,民心向党、日月可鉴,领袖感念、挥笔题词,“最大多数”、丰碑永存。
登高望远,壮思绵绵,七十周年、往事历历,波澜壮阔、风云际会,兴国振邦、丰功伟业,回望来路、思接千绪,伟人已逝、浩气长存,题词碑在、昭示后人,来从去处、皆自百姓。窑洞县委、石板长街,铭记嘱托、肩扛重任,继往开来、奋发图强,改天换地、万象欣荣。今日佳州、山河锦绣,阡陌翠绿、枣林万顷,改革潮涌、经济疾飞;春风万里、红自东方,筑阁载志、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有志前行,与时俱进、更上层楼。
壮哉斯阁,大河之滨,山环水绕,虎踞龙盘; 美哉斯阁,旭日东升,云蒸霞蔚,万山红遍; 盛哉斯阁,一代风流,百年辉煌,千古丰碑。
注释:①白云神观: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白云山上,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白云观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
②西傍芦水:佳县城西傍葭芦河,葭芦河在城南流入黄河,两河交汇处有桃花古渡、芦苇丛生,芦苇又名蒹葭,葭州因此得名。
③香炉晚照: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香炉峰,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距主峰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名。
④ 佳州:北宋元丰五年置葭芦寨。金大定二十四年更名葭州。1913年改为葭县,1964年因“葭”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
⑤石摞城址:石摞摞山遗址位于佳县朱官寨乡,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古城堡遗址,发现于1987年,为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堡遗址。
⑥李有源:佳县张庄农民歌手,1942年创作《东方红》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