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波:通过这次苏中行,我对新四军、特别是一师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连贯的了解。阅读同行兄弟姐妹们撰写的感言和父辈的战斗故事,是我在寻访中不能也不愿忽略的事情,因为我从这些感言和故事中体会到更为细腻、贴切的情感!
刘七一:时间过的飞快,十几天的寻访活动很快就过去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寻访团的活动。去年的闽赣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五组的姐妹们亲如同胞,留下一路的欢歌笑语。今年的苏中行,结识了六组新的兄弟姐妹,更加体会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的感觉。
两次寻访团活动,不仅仅是让我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新四军的成长历程及新四军在抗战胜利中发挥的作用。寻访团不愧是支团结战斗的群体,她更是一个发扬光大铁军精神的播种机、宣传队。作为一个新四军的后代,深感传播铁军精神,传承革命意志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这样的寻访活动,就是要给予大大的赞。期待下次活动的再次聚会。
徐红前:这是我第一次随团踏上苏中这块热土,父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感触很深。尤其是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团里给我们过了隆重的生日会,让我更加感动。这是我有生之年最难忘的一次生日,是在父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过的生日。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管文元: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又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对净化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起到积极的作用。深深地感到先辈的革命的战斗友谊凝结了我们这一代的亲情,感到在这样的集体中的温暖!
陈龙狮:从4月初随新四军研究会到江苏、安徽寻访调研,这些天真的累坏了,每天夜晚睡觉平均4-5小时,白天在车上抓紧时间睡一会觉。一师分会和二师分会的新闻报道合计约60篇吧。现在终于累得病倒了,但是只要大家愿意看我们的第一手报道,这点牺牲值得,为了弘扬铁军精神应该向前辈那样,这就是学习的具体行动。
众团友:陈龙狮,我们的好记者,连续奔波、 精心釆访、昼夜报道,高强度大工作量,在拍摄的视频里能看到陈龙狮不断奔跑的身影,记录了这位随队记者的敬业和勤奋,实在是太辛苦了!他对弘扬铁军精神工作的努力、敬业和吃苦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他说,希望后代能多投些文章在香港澳门的媒体上发表,这块阵地咱们不去占领,谁去占领!他的热诚、负责、专业、拼搏,源自红色基因、职业道德和革命情怀,的确值得大家学习宣扬。
乔泰阳:看到戈继军所写文章,我很感动。不由得想起2008年夏天到戈老家中采访的情景。那是我加入研究会后第一次执行“口述历史”采访任务。原来有些担心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当见到戈老告知我是乔信明的儿子后,他非常兴奋,亲切地讲起他与我父母相处的往事。根据我的提问,戈老如数家珍般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传奇经历和亲身感受,使我们深受教育。后来我回南京对母亲讲起采访戈老的事,她对戈老印象很深,赞不绝口。这次到苏中革命老区寻访调研,我与大家有同样的感受----艰难历程是永远的记忆,革命前辈是永远的丰碑。
昨天下午我们到达南京,看到微信群中的热情话语,好像寻访还没结束。的确,这次十二天寻访的收获是很多的,十二天相处的回忆是美好的。希望大家很好总结,多方交流,深化这次寻访调研成果。另外,今天早上我参加了新四军老战士顾峰叔叔告别仪式,見到他的夫人王珍阿姨(当年是她给我接生的)相拥而泣。现在,革命前辈相继离我们而去,更感到弘扬光荣传统的重任在肩。
胡继军:感谢一师分会“苏中行”组织如此出色,严密,高效!感谢兄弟姐妹对我们关心关照。战争年代,新四军一师,六师并肩战斗在苏中,苏南,兄弟部队亲如一家。当今,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六师分会会员携手同行,寻访学习,加深了世交之情。向一师分会学习,再道一声真诚感谢! 多谢了! 多谢兄弟姐妹亲, 我今无送好茶水, 只有文章谢亲人, 谢亲人! 多谢了! 多谢江苏众乡亲, 战火燃沸鱼水情, 铜墙钢壁助铁军, 助铁军! 多谢了! 多谢前辈骨肉亲, 精忠报国建伟业, 为我后人树丰碑, 树丰碑! 多谢了! 多谢会友世交亲, 我今撰文记感慨, 明朝并肩再同行, 再同行!
刘华苏:一师分会“追寻粟裕师长足迹,再访苏中革命老区”寻访调研团的行程,己顺利结束。衷心感谢苏中革命老区党委、政府和父老乡亲以及各纪念场馆的热情接待,衷心感谢徐州“俏夕阳”旅行社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衷心感谢组织机构成员的辛勤努力,衷心感谢全体团友的团结合作!
寻访调研活动尚未结束,宣传报道仍在延续,后续各项有待完成。三个微信群将继续保留,欢迎团友们继续沟通交流。特别是期望各位写写此行的见闻感悟,相互学习。组织保障组和联络调研组将继续辛苦,做好后续工作,善始又善终。
众团友:感谢团长们、秘书长、组织保障组、联络调研组、宣传文艺组对这次寻访调研活动的精心安排!这次活动,使我们又一次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这些新四军的后代相聚在革命前辈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期待下次寻访活动再同行!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寻访调研团最后一站的全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