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的历史红、生态优、环境美、山村好、人好客、宜旅游。二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省政府就将扎西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第一批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因威信地处川滇黔边三省结合部,地势偏僻,远离省会城市昆明市,长期以来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发展中一直被“边缘化”,再加上一直存在着“思想观念滞后、小农经济思想浓郁、等靠要思想严重”等思想障碍,特别是受到了交通不便、人才匮乏、资金紧缺“三大瓶颈性因素”的严重制约,导致了威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因贴近市场不够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威信旅游业的基础和骨架还没有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一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走出“富饶的贫困”,处于“脚踏大资源,手捧金饭碗,头戴贫困帽”的尴尬境地。“贫困、落后”仍然是威信革命老区县40多万人民面临着解决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威信县“十三五”发展目标提出,要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手段,整合共享资源,发挥“产业+旅游”、“扶贫+旅游”、“交通+旅游”、“生态+旅游”、“资金+旅游”等实践示范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建设重点旅游景点景区,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将扎西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名城”、“渝蓉城市群休憩后花园”、“川滇黔边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目的地”。随着途经威信的在建“成贵高铁”即将开通营运,以及“隆黄铁路”和“宜毕、叙威(即渝昆新线)、威信至六盘水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推进,2019年威信将率先在市内乃至毗邻川南泸州市开启“高铁经济时代”,融入到全国高铁现代互联互通和全国生产力布局发展中去;国家“支持川滇黔结合部打造赤水河流域合作综合扶贫开发试验区”和建设“成贵高铁经济、文化旅游、生态走廊”,特别是使中办(2015)64号文件精神“路径化”和“项目化”;以全域旅游理念,建设“云南--扎西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名城”,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机条件完全成熟。可谓“一业兴、百业旺”,建立起特色经济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既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又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路子。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规划、总体统筹,坚定不移地打好红色、生态、旅游、绿色“四张牌”,打好旅游“四场战役”,构建威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全社会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一、全域旅游,前提是城乡要有旅游发展的环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充分挖掘开发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复合带动作用,实现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有机整合,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党政齐抓,全民兴旅的局面,最终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旅游品牌创建、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智慧旅游、旅游环境、旅游要素、政策支撑、旅游交通、共享共建实现全面突破。
全域旅游,首先是在区域范围内,城乡都要有发展旅游的环境。这个良好环境,既是发展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发展旅游,走“红色引领、生态扶贫、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发展之路,一张旅游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大力实施“全民兴旅”。立足旅游文明引领,带动城乡文明发展,扎扎实实抓好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习惯文明建设,打造出一个开放、自信、美丽的威信;创新旅游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及游客体验需求,牢固树立“游客是上帝”和“人人是形象、事事系发展、处处是美景”的理念,人人、事事、处处都能看到旅游气息。旅游文明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威信的城乡、景区、度假区都能感受到旅游文明的氛围,感受到威信老区人民热情好客,以礼相待等等。
二、全域旅游,核心是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
全域旅游是一种以足够的旅游资源为条件,合理的空间布局为要求的理念。在威信1400平方公里幅员面积内,大自然和历史赋予了威信数量巨大、丰度颇高、类型齐全的旅游资源,不少的为“云南独有、全国罕见”。全国已知的74种旅游资源中,威信就分布了42种;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如“扎西会议”、“扎西整编”、“扎西扩红”、“鸡鸣三省”、“赤色乌蒙”、“红色滇川黔边”等216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瓦石和旧洞僰人悬棺、观斗山大型石雕艺术宝库遗址、旧城古栈道、马鞍观音寺、牛坡坎英国教会学校等)价值高,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自然景观雄浑多样,威信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北部抬升过度地带的赤水河、南广河(即长江上游流域南岸的两条重要支流)上游,地理地貌复杂多样,交错分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林凤天台山和罗布簸箕及扎西小坝等地多处溶洞群、天堑--两合岩、二龙抢宝、小三峡、新田天生桥等峡谷风光;而且境内地理垂直差异变化十分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湿润,适宜于各种生物的繁衍,有丰富的物种,如树蕨(桫椤树)、珙桐(鸽子花)、水杉、秃杉、筇竹、淫羊藿、桃仁、木姜子等,保持住了生物多样性,有一些即为特有(如珙桐、水杉、秃杉、山毛榉、地胡椒等),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45左右,植被保持较好,全县犹如一座“多彩大公园、天然大氧吧、凉爽大空调”;民族资源丰厚,特色鲜明,主要是苗、彝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此,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宗教信仰、民族医药、民族音乐、传统节庆日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百分之10以上;主要分为三大(即扎西、观斗山、大雪山)风景名胜旅游景区229个旅游景点,重点是“一片(扎西会议纪念馆群)两山(观斗山、大雪山)一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一群(以林凤天台山为主的溶洞群)两峡谷(扎西两合岩、果哈小三峡)”。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支撑,这为威信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规划至上的原则。以红色吸引人,以蓝色聚集人,以绿色留住人。围绕“红色育人、农旅养生、文旅养心、医旅养老、旅游富民、体育锻炼、休闲避暑、观光度假”项目定位,突出“春赏花、夏避暑、秋怡情、冬康养”四季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打造“红色游扎西、养生观斗山、科考古溶洞”三大品牌,实施“山水结合、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全民兴旅、国际品牌”五大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威信国家公园”。把威信全域作为一个国家公园和一个全域旅游综合体来规划建设,按照“一心二带四区一网”的旅游空间布局,突出主题,协调推进全域旅游。“一心”:县城中心强力实施“扎西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完善、火车站新区游客集散中心(包括长短途客车、出租车、城市公交车停靠站等客运周转中心)和货运物流园区、交通改善、冷链物流、城市拓展区、夜景灯饰、市区至火车站滨河路建设、扎西大道建设、县城郊‘一日游’环线旅游公路、特色餐饮街区开发、烧烤城棚户区改造十大工程,加快建成红色扎西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二带”:赤水河上游两合岩至坛子口段和南广河上游马鞍至观斗段两条红色河谷突出峡谷风光,打造出“红色扎西”和“赤色乌蒙”两条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四区”:扎西片区以后山、小坝、玉京山、石龙、万仙观、汪龙坝、三锅庄、牛厂坪、田坝等为重点,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突出休闲主题,打造县城郊乡村旅游‘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县城小坝、玉京山、长地、干河、庙坝、墨黑、偏岩等郊区融入‘县城扎西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大雪山片区以大雪山、瓦石、天台山为重点,一是注重生物多样性和森林保护、林下经济发展,突出景区的原真性,打造大雪山森林养生旅游度假区;二是以天台山溶洞群洞穴等为重点,突出科考探险、运动休闲,建成‘天台山溶洞群地质公园’,打造天台山国际探险区;三是观斗山片区以观斗山、马家、大湾等为重点,突出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注重生物多样性和森林保护,打造‘观斗山宗教历史文化与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四是旧城片区以、田园风光、天星水库、古栈道、旧县城历史文化、龙马甜苦竹和杨梅基地为重点,突出森林旅游、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打造‘天星国家森林公园’。“一网”:乡村旅游以8条精品线路串起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