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在省政府参事室指导下“打造文化强省研讨会”在河北会堂召开,省政府参事室主任詹文宏致辞,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曹宝刚、河北师大副校长陆军恒等70余位专家企业家到会)
(2014年7月9日40余名专家艺术家汇聚恒大研讨石家庄市正名歌提气歌。原省文化厅张李九元、原省作协主席尧山壁、原省工会副主席赵耀华、原省政协常委刘清芳、中华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刘绍本、南开大学校友会张路继舜等参会发言.,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策划主持)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与中国服务文化网在百年巧匠公司组织召开“陈平现象研讨会”。点赞陈平为打捞红色记忆做出的八大贡献、评析其百余部红色经典作品)
(原省政协常委刘清芳以饱蘸激情的笔触,以行书书写550首诗歌,讴歌领袖文化、将帅文化和两弹一星元勋中的119位伟人元勋的卓越功勋和革命精神。中河北省诗歌散文协会与中国服务文化网2014年7月25日在八一书画院召开《刘清芳红色诗作研讨会》)
(新乐伏羲台)
作为河北籍专家,常常听到省内外专家在点赞河北的巨大变化的同时又十分惋惜的如数家珍的数点河北的文化宝贝、数落河北的“没文化”现象(这也是他们的感情、忧心与期盼),感到十分愧疚和汗颜。
所谓“文化宝贝”,是说这个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价值连城无可替代,可持续开发升值并带来持续的回报。“没文化现象”是指对文化内涵不敏感、不自觉、不了解、不过问、不作为, 有宝不识宝、不护宝、不挖宝,捧着金饭碗要饭吃;不仅没有很好的发现挖掘传承放大文化亮点,反而自觉不自觉的“破坏、糟践”宝贝,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缺憾,给人一种文化缺失“没文化的现象”。本文如实转述“没文化”三字,意在引起关注和警醒。
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强省的战略,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当头棒喝亡羊补牢,后来居上奋力赶超、积极打捞和挽救,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贝的最大优势和效益,为建设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助力添彩献策献宝。
现在把省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热点与大家分享一二,如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当不胜荣幸:
一、本末倒置、错把九州之首的冀州变成四级城市衡水的一个区——冀州区。
撤冀州市为四类城市衡水的冀州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映,造成千古遗恨和天大的笑话。这和一些建设单位为了经济利益或者无知非法拆迁名胜古迹一样,甚至更为严重,一下子拆(撤)掉了数千年的文化,省内外专家对此痛心疾首,连呼:《千年遗憾 》:
数千年华厦首都朝歌,夏商周国王驻地冀州。 汉代冀州乃九州之首,当今河北之简称来由。 市县合并弃千年美誉,抛弃盛名被世人不休, 舍冀称衡为最大败笔,背负不齿成历史罪囚。
我们期待文化自觉地领导有错必纠,搞好论证,撤销衡水市名,将衡水市更名为冀州市,下辖原衡水市所辖的各县市。
衡水市更名为冀州市的理由:一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追溯到4千年前黄帝至九州,各个朝代均在此设置政权;二是品牌响亮九州之首。古冀州排为九州之首的原因在于疆域最大(北至内蒙阴山,西至太岳,东至辽河,南至黄河)帝都之地(尧之都城平阳,舜之都城蒲坂,禹之都城安邑,都在古冀州境内)大禹治水首从冀始。三是河北的简称代称,喻指希望所在。四是河北的企业家商帮统称为为冀商(启发展室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五是可以更好的挖掘放大传播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使原衡水地区借文化之力后来居上,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助力添彩。冀州文化是亟待开发的文化宝贝!
二、名宝无名、“数典忘祖”。宝在身边人未识,难怪天下不识君!
伏羲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是中华乃至东方人文始祖、中华文明创始人。,生于甘肃天水、成功成就成长于河北新乐、殁于河南睢阳。在新乐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服诸夷、纪龙官、画八卦等泽被万世的丰功伟绩(12大贡献),开创中华文明之先河,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伏羲台”(新乐)。甘肃天水市专门搞了人祖庙和伏羲文化一条街,每天车水马龙游客如织,成了天水“五大文化旅游”中最大的亮点。而最应该把伏羲文化做大的:天下第一台——伏羲台(河北的绝活)却冷冷清清凋零破败,实在令人惋惜。伏羲台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伏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是篇具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国家级重大课题,需要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后来居上,着力打造伏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民营企业很想涉足此事,但都因投资环境不佳而望而却步。新乐市乃至石家庄、河北省应把弘扬伏羲文化、打造伏羲文化旅游品牌作为重中之重,应进一步完善扩展伏羲公园的内容,拍摄影视、展演戏剧,而且可以在伏羲台周围,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伏羲小镇”,让人们立体的感悟中华文明伏羲文化。
三、桥梁鼻祖赵州桥,桥文化建设舍我其谁?
建于隋朝(距今1400余年)的世界第一桥---赵州安济桥,是世界上建造年代最早的敞肩式大型石拱桥(鼻祖),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桥(比欧洲早200多年)。桥长50.82米,宽9米,不仅以高度的科学水平(大拱过航船、小拱泄洪涛、减负又省料、石拱像虹飘)名闻遐迩,同时还以优美的造型艺术著称于世,他的体型轮廓雄奇壮观,巨身凌空,线条柔和,寓秀逸与雄伟之中,雕刻刀法古朴苍劲,风格豪放流畅,显示了七世纪中国石雕的浑厚严谨深邃面貌。再加上桥面上“张国老的驴蹄印”“柴王爷的车道沟”等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民歌小放牛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赵州桥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但几十年来赵州桥的文化并没有做起来,只有一个桥孤零零的在那里,显得太孤单简陋,环境十分恶劣,还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太失落,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败兴而归。笔者与一些省内外专家多次呼吁:以赵州桥为龙头,把桥文化的文章做起来:一是就赵州桥的历史与文化传说搞些雕塑和图文展览;二是创作诸如脍炙人口的在中外驰名的歌曲“小放牛”之类的歌曲和影视作品。三是搞一个类似与深圳“锦绣中华”景区一样的、融中外古今桥梁之大成的浓缩版的世界桥梁大观园,即:“桥世界”——世界桥梁荟萃园。四是搞一个中国“桥传说”的声光电并用的展演,以丰富“桥文化”旅游的内容,人们在一个上午就能包揽世界五大洲的桥梁风貌和中国文化。既有文化性知识性又有世界性,还有趣味性;既有历史的眷顾,又有现代科技的欣赏展望,更有工匠精神的传播。这不仅能丰富河北的文化旅游,而且这是对世界的文化贡献。
四、岭南文化开创者,“南下干部第一人” 的文化贡献鲜有人知。
公元前219年,河北正定人赵佗作为秦始皇50万大军的副帅,前往平定统一南越,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南越王”,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一共参与治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带到了南越之地,团结各少数民族,积极发展教育、发展农耕和手工业,使南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赵佗是统一开发岭南第一人。对统一岭南发展岭南做出了重大贡献,把落后的四分五裂的岭南统一成包含广东广西福建云贵海南、南海和越南以及江西湖南各一部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赵佗是岭南文化的开创者,被毛泽东誉为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又是岭南文化与燕赵文化联姻的第一人。赵陵铺就是赵氏祖先的陵墓所在地,每年越来越多的岭南人到赵陵铺祭祖,越来越多的燕赵人到广东祭拜南越王庙。2014年10月河北国宝级大师 70多岁的裴艳玲创作并导演主演的京剧《赵佗》,讲述了恒山郡真定县(今正定县)人赵佗率军平定岭南、和辑百越,后来归顺汉朝的故事。该剧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其中在天津演出时,许多国外游客纷至沓来,连续谢幕6次观众仍久久不散。
但相当多的人对赵佗很陌生,旅游部门也没把赵陵铺和赵佗公园列入旅游项目。20年前石家庄人张兰亭曾创作了剧本《南越王》,至今无人问津,如果能拍摄成影视剧,其影响和进步意义尤其是现实意义(南海)会远远超过《汉武大帝》《康熙大帝》。是否把赵陵铺搞成燕赵岭南文化一家亲的特色小区或秦汉一条特色街。当今,南海争端频发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不了解历史,如果我们把《南越王》的文章做好做大做到世界去,是最大的讲政治和爱国主义。
五、“新中国开国第一城、建国文化第一庄”的资源亟待整合开发
很多人总认为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是缺少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最年轻的城市。虽然石家庄地区也能找出几千年历史的遗迹,但很难形成人们的认同的优势特色。其实,石家庄最大的卖点个性和绝活、能填补国家旅游空白引人进庄的是“新中国开国第一城、建国文化第一庄”。不仅是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而且华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新中国的金融、新闻、邮电等事业均在这里起步,一批重要的高等学府在这里创建,共和国国家的政府组织的若干个第一大都形成于解放后的石家庄,石家庄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经验和模本。但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实在可惜。重新在原址建设已经没有可能,能否搞一个“开国园区”(开国之城微缩景区),象西柏坡遗址那样,把各个政府机构组织建筑样式按比例进行复制,但相对集中。这对于牢记两个务必,弘扬传统红色文化服务文化,建设服务廉洁高效的智慧亲民政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地点既可以在毗卢寺附近、也可在正定新区附近、还可在西柏坡附近或是栾城区的铁路大厂附近。开国第一城和天下第一坡相得益彰何不美哉。
六、“共和国之歌”发源于石门,应建“共和国之歌”纪念馆
每一首好歌都能代表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风貌,而我们的“军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党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革命时代的最强音。这三首诞生于不同岁月、妇孺皆详且生命力极强的歌曲,坚毅豪迈、热情奔放、音律和谐、朗朗上口,以音乐形式塑造了国魂、军魂、党魂的光辉与伟大,是不朽的人民之歌,是时代的号角、民族的吼声、亿万同胞的心声,唱出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唱出了一往无前、无坚不摧排山倒海的革命气概。
这三首气壮山河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都与河北与石家庄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石家庄范谈村出生的剧作家词作家诗人安娥,被誉为“靠思想飞翔的艺术家”、曾创作《卖报歌》《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传唱不衰的佳作,这位改变田汉(长沙人)一生的烽火红颜,以她的思想和才情征服了恃才傲物的“田老大”。在艺术上崇尚唯美浪漫情调的文艺家田汉在灵感之源、精神导师安娥的影响下,开始将笔触扩大,申请入党成为“时代之子”,填写出日后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是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谱曲)。出生于河北辛集的诗人、教育家公木(又名张松如曾创作《英雄赞歌》)于1939年和作曲家郑律成创作了热情奔放的《八路军进行曲》,后更名为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生于河北平山的“人民音乐家”曹火星(一生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于1943年创作了颂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亲自修改歌词)。
视觉独特思维敏锐的陈平先生,在拍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军歌的诞生》(获全国十省市纪录片评比一等奖)等艺术片之后,又精心创意编导拍摄了电视文献片《共和国之歌》。该片采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再现了三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政治地位。该片是艺术家为民族与国家呕心沥血的生动写照。其主题之鲜明、解说之精彩、画面之经典、蕴意之深厚、气势之恢弘,堪称是他多年艺术实践经验与专业技术功力的结晶。此片由河北省宣传部承制,被列入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重要篇目,刚出版就安排省电视台黄金播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该片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获河北省影视奔马奖一等奖。
“共和国之歌”是民族之魂的象征,也是石家庄的荣耀,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经典载体与符号。应尽快建立“共和国之歌”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