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襄阳“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汉水文化”根脉的点亮与传承
唐代元和年间,襄阳是全国4个人口达10万户以上的州治所之一。唐代诗人张九龄曾经描述:“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家,今则一都之会”。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同时,襄阳也是我国文学史家公认的唐诗高地,《唐诗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阳的诗27首,其中孟襄阳的诗15首,襄阳的汉水文化影响深远。未来襄阳发展的规划格局是,建设成为“一心”(鱼梁洲)、“四城”(襄城、樊城、襄州、东津)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鉴于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这一愿景,注入“襄阳汉水文化”元素,建议新命名打造“鱼梁洲大道”(南起“东津大桥”穿境鱼梁洲而至北端“鱼梁洲大桥”)的升级版;新命名打造“襄城大道”(西起“襄阳大桥”,穿境襄城区环城路,至东端“东津大桥”)的升级版;新命名打造“樊城大道”(西起太平店镇——牛首镇——柿铺——人民路——大庆路——东端“清河一桥”)的升级版;新命名打造“襄州大道”(西起“清河一桥”——航空路——东端双沟镇)的升级版;新命名打造“东津大道”(西起“东津大桥”,穿境东津新区,至北端东津“唐白河大桥”)的升级版。同时,建议新命名打造“邓城大道”( 西起樊城大道牛首段——柿铺高速公路“襄阳西收费站”出口——“清河三桥”——“钻石大道”——南端东津“唐白河大桥”)的升级版;新命名打造“孟浩然大道”(北起东津“六两河大桥”,穿境东津新区,南端至鹿门寺)的升级版。以襄阳文化为内核,精心设计“一心四城”等不同区域的个性色调,增加襄阳汉水文化的厚重感,创造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新意,实现区域大道、大桥标识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并在其沿线让文化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把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构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把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构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把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构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不断围绕地域特色、时代精神和欣赏价值这三个要素,打造展示“襄阳形象”、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汉水文化品牌。通过襄阳汉水文化品牌的传播,提升襄阳汉水文化核心区的影响力,进而主导并扩大襄阳在汉江流域共同发展的引领力、协同力和辐射力,尽早把襄阳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作者简介:
(1)陈志华,现任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汽车应用系副主任、襄城区政协常委; (2)李家武,现任中共襄阳市委党校讲师、市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