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陕西延安2017年1月22日电(张彦芳)延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神圣的存在,这里有南泥湾,有宝塔山,有枣园,有杨家岭,这里更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延安精神”。
2017年1月17日,北京实验学校(海淀)的师生来到延安,在“四•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宣誓践行革命先辈精神,在4D电影中感受红军长征之苦,在革命旧址寻迹伟人风采,聆听教授讲述《延安十三年》。
“四•八”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烈士
一早,师生们就来到陵园,陵园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烈士的英雄事迹。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因飞机失事,九人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为了缅怀“四•八”遇难烈士,毛泽东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的悼词,后修建陵园以示悼念。
随后,同学们向纪念碑敬献花圈,鞠躬致意,向为革命捐躯的先烈表达深深的敬意,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延安革命纪念馆,宣誓践行革命先辈精神
稍后,同学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在这里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大家用高举的拳头,用铿锵的誓言,表达着对革命先辈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的无限敬意,表达着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不负先辈遗志的决心。
随后,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集中展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收藏有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
通过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同学们了解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了解了他们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艰苦过程,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宣誓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观4D巨幕电影,体长征之苦
下午,同学们来到延安红秀剧场,观看4D电影《阿良的长征》。《阿良的长征》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推出的红色,惨烈悲壮的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幕幕长征故事通过声光电的演绎,让同学们有如置身真实的长征途中,接受一次长征的洗礼。
参观革命旧址,寻迹伟人风采
观影完毕,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和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进行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住所。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在一孔孔窑洞中,透过简陋的居室和摆设,同学们遥想着当年革命先辈在这里的艰苦生活,遥想着他们是如何在这个西部山村里赶走日本人,打败国民党,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