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鼎力支持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不久,通报中发现了中央红军处境的艰难。《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一书中提到:“当时军总部有一位电讯专家叫蔡威,居然破译了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电报密码。从电讯侦知:中央红军已经剩下不到3万,而且陷入四面围剿之中,在黔、滇山区飘忽,方向不定。”宋侃夫同志回忆说,为了给中央红军提供情报使之能清楚地了解周围的敌情,蔡威和他等人开始以贺国光行营电台为中心,加紧破译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密码。蒋军的密码十分难猜,开始只能猜出几个字,以后发展到能译出一部分字,经过逐步摸索规律,终于破译了蒋军的密码。并将掌握的中央红军周围敌军的部署、兵力、行动方向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总指挥部,经分析整理后,由方面军领导人审阅,再用电报拍发给中央红军。由于中央红军的电台处在行军状态,方位不断变化,因此蔡威带领电台全体同志坚持全天守听,定时呼叫联络。只要中央红军一宿营,昼夜立即通报。
时任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录中也这样提到:“我军一边密切注视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的半年间,由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动向,及时用电台向他们提供情报;一边调整兵力部署,积极进行强渡嘉陵江的准备”。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的半年间,由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天天都必须行军作战,电台无法停下来与各地红军联络,更无暇侦听敌军的电台。此时,红四方面军以蔡威为主的二台还在川陕苏区的固定位置,负责截收敌台信号,并将其破译出来。红一方面军到宿营地,红四方面军马上把截获的情报内容发给红一方面军。随后,红一方面军的电台继续工作,截获国民党军的电报通信。一、四方面军相隔数千里仍保持着接力式的相互配合,这才确保了在长征中几乎不间断、无遗漏地截收敌军的全部电报。朱德总司令在一次与宋侃夫的谈话中说道:“我们离开中央苏区,进入湘、滇、黔、川地区以及四渡赤水时,对周围敌情搞不清楚,是你们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们,也包括你宋侃夫同志,经常在深夜,把破译敌人电报的情况,整理电告我们”。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在延安曾对宋侃夫讲:“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劳呀!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在四渡赤水前后,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
(五)“无名英雄”:极富传奇色彩的辉煌人生
在中央档案馆有关蔡威的档案中,对其牺牲原因是这样表述的:“在战斗繁忙时每天日夜工作20小时,因劳致病身死”。1988年11月出版的《红军人物志》对蔡威也作了如下的记载:“忠于职守,废寝忘食,积劳成疾。1936年9月于甘肃岷县病逝”。蔡威牺牲时年仅29岁,英年早逝。由于地下工作和技侦工作的特殊性,新中国建立后,蔡威同志的事迹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他的烈士身份也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就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道他的下落。然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忠诚的儿子。在蔡威老战友和军地有关部门以及家乡人民多方寻找之下,在蔡威同志牺牲49年之际,他的家乡和后人终于得到了有关他的信息。
1985年8月20日,宋侃夫(中顾委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子纲(中顾委委员,原国家邮电部部长)、马文波(原总参三部副部长)、肖全夫(中顾委委员,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陈福初(原总参三部政委)、李永悌(原总参三部副部长)等6位老战友联名写信给李先念主席和徐向前元帅,信中建议,为蔡威同志在《中国名人辞典》里立传;请政府有关部门为其后裔发送烈士证明和按规定予以抚恤。
1985年9月12日,徐帅写下了这样几句批示:“蔡威是一位优秀的红军干部,在无线电通信等工作方面是有独特建树的。他的后代理应按烈士遗属待遇,请中办告福建阅办”。
1985年9月14日,李先念主席作了这样的批示:“蔡威和宋侃夫、王子纲等同志对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等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以往,我在许多场合都讲过蔡威同志的事情。”9月13日和18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兆国和国家民政部负责同志也相继作了批示。
1985年11月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蔡威同志为革命烈士。
1986年7月21日,徐向前元帅为纪念蔡威烈士牺牲五十周年,挥笔题词:“无名英雄蔡威”,徐帅的这一高度评价,蔡威是当之无愧的!
2005年,蔡威故居列入福建省四大红色名人(毛泽东、朱德、张鼎丞、蔡威)故居(旧居)之一。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授予蔡威事迹展陈馆“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的光荣称号,这是中国技侦战线上的至高荣誉,使蔡威事迹展陈馆成为军队和地方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
蔡威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和英雄业绩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