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是红军长征创造的;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是红军长征谱写的。红军长征胜利,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鲜血中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回望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8.6万余中央红军将士从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赣南,因此成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坐标。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22日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将该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将台堡也被作为红军长征的结束地载入史册。
历史渐行渐远,精神光照千秋。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竞进有为,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襄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旋律;就是要坚定超凡定力,量质兼取,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大做强襄阳经济的主旋律;就是要坚定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始终把要素保障作为襄阳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的主旋律;就是要坚定为民务实,真管严管,始终把转作风、抓落实作为襄阳要素保障及时到位的主旋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硝烟已经散去,新的长征赫然在前。新的起点,新的长征,在“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间节点,让我们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一起前往:寻找襄阳力量、观察襄阳样本、揭秘襄阳答卷。
一、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竞进有为,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襄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旋律
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是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的力量,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在身处逆境之时,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等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走上了抗日救国前线。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或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广大红军将士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襄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启的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竞进有为,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襄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旋律。一是凝共识。组织千名县乡干部考察发达地区,组织千名企业家考察先进企业,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创业致富奔小康”大讨论,一致认为:“干部能力强不强,发展县域经济是赛马场;城乡居民富不富,创业者和商事主体个数作标注;小康步伐大不大,县域经济实力会说话”。这三句话成了各县市区的明比暗赛。二是明思路。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不等于“行政区划经济”;是现代经济,不同于“传统农耕经济”;是福民经济,不限于“城镇属地经济”。跳出县域谋发展,全民行动创大业,建立起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龙头,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资源再生利用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强力驱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增实效。五年间,县域三次产业比从2010年的21.6∶45∶33.4调整为2015年的16.2∶55.4∶28.4,城镇化率由百分之50.04提高到百分之57.2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由690.4亿元增加到204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1085个增加到1296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由百分之35.9上升到百分之51.13,商事主体个数由279户/万人提高到762户/万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85亿元,是2010年的7.61倍,占襄阳全市总量的百分之49.78;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精准脱贫28.6万人。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为实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襄阳梦努力奋斗。
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超凡定力,量质兼取,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大做强襄阳经济的主旋律
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为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要实现13亿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就必须坚定超凡定力,要有大局意识,凝聚一切正能量。长征中,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真正做到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今天,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襄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启的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需要坚定超凡定力,量质兼取,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大做强襄阳经济的主旋律。一是落实战略建项目。从2011年起,7个县市区围绕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发展战略,谋划实施项目3700多个,总投资达520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307个,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产业项目,产业项目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工业项目。二是招商引资建项目。围绕建设万亿工业强市、“一个龙头、六大支柱”工业体系,发挥各县市区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引进“火种型”项目、培育“领军型”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5年来,招商引资项目达2900多个,投资额达5500多亿元,其中,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6个,引进麦德龙、恩梯恩等27家境内外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华为、中兴、鲁花等30多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入驻襄州、枣阳、宜城等县市区。三是打造品牌建项目。依托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等20多个“国牌”,建设支撑性、配套型项目2970多个,投资1300多亿元。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围绕“中国有机谷”建设,建成有机农业项目880多个,建设乡村生态旅游项目62个,总投资1170多亿元。四是持续技改建项目。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用好省技改专项,加大技改奖补力度,促进企业脱胎换骨。每年安排技改项目500个以上,占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百分之三十以上。项目成、企业变,产业兴、经济强。谷城骆驼股份、宜城襄大农牧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产业集群达11个,其中襄阳市再生资源等8个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行列。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为实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目标奋勇前行。
三、弘扬长征精神,坚定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始终把要素保障作为襄阳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的主旋律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千里沼泽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今天,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襄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启的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需要坚定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始终把要素保障作为襄阳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的主旋律。一是问题导向抓改革,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市、县两级成立行政审批局和市场监管委员会、综合执法委员会,全域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管理新体制,细化“企业办事直通车”、“公共服务面对面”、“信息交换键对键”操作规程,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均比省定县级通用审批事项少40项以上,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新增商事主体142166户,同比增长百分之12.48;总数达42.8万户,比2010年净增27.5万户。二是创新思路解难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力推动扶持企业途径、资本市场建设、金融服务产品、土地管理制度、劳动力培训方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让企业转型有门路、升级有技术、克难有人帮、需求有供给。市级层面建立20亿元汉江产业基金,组建实体化政企学研联盟34个,发展新三板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为10家、124家。三是搭建平台助转型,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接《中国制造2025》,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促进县域经济走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之路。7个县市区的10个特色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主导产业集中度为百分之68;市县建设工程技术中心、检测认证产业园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6处,创业示范基地45个,大学生创业园6个,服务创新创业,助力转型升级;在中心市区为全山区县保康划定5平方公里工业园,既保绿水青山,也建金山银山。到2015年底,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点)分别为8个、25个、372个;获得省著名商标239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百分之22.4以上。谷城三环集团锻造中心成为全省两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之一,该企业的产品一出厂门,就等于出了国门。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艰苦奋斗,明天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艰苦奋斗。因此,发扬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实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襄阳梦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