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钟华荣:寂寞状元府
2016-08-15 18:00:50
作者:福建省上杭县旅游局 钟华荣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地处福建西部的上杭,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一城书画半城诗”之称,向被誉为“诗画之乡”。

    确实,由于上杭地处客家大本营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客家母亲河汀江中游又贯穿上杭,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自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县城迁至来苏里郭坊(即今上杭县城)。吸引了大批的南渡汉人落户上杭,培育了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福建通志》说上杭“衣冠文物颇类大邦,礼乐诗书实多济美”。据《上杭县志》记载,明清两代,上杭出过了专辑的著名诗词家就有530多个,有据可查诗词集多达165部。有被誉为“客家诗经”的《杭川风雅集》、《杭川新风雅集》及明末清初杭籍著名诗人刘鳌石的《天朝阁集》等,明清时期有李源、莫梦琦、丘大儒、华岩、陈公信、张昌景等知名画家,近代,又有宋赉臣、宋省予、丘沺、罗晓帆等。可以说上杭人自古“多聪明俊伟,读书能文……其文章翰墨流传于世,代不乏人”(《杭川风雅集》序)。可以说上杭文化的天空是非常灿烂的。至今行走在上杭县城老街道上,规模宏大的孔庙、福建历史上的第一座民立师范——丘逢甲师范传习所(丘氏宗祠)、阳明书院、各姓宗祠家庙、进士牌坊、时雨碑等无不见证着上杭人崇文重教的历史,成为上杭县城的一道道璀璨的风景。

    但在上杭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是不应该被我们忽略的,这个地方应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应该成为上杭的另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上杭的另一个重要品牌,那就是同样位于上杭解放路老街上的武状元府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美诠释客家人的既崇文又尚武的文化特征。客家人品评人物,都说要“写得打得讲得”,即文武双全才算全才。他们勤于习武,既是爱乡之需,更是保国之需。客家人南迁至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除必须随时对付匪盗劫掠,还要解决不时发生的种种冲突。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人人习武,严阵以待,保卫家园。

    状元府的主人叫丁锦堂,字笏初,号福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生。清上杭城关(今临江镇)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他在殿试中荣登辛未科钦点武状元,成为罕见的“过江武状元”之一,也是福建省第一位武状元。

    之所以说是罕见的“过江武状元”。这是因为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文状元以南方为多,而武状元则几乎大多被北方勇士包揽,南方是凤毛麟角。如在武举制度比较成熟时的嘉庆己已科以后至清末罢废科举近百年间仅仅出过六位“过江武状元”(其中江西3位、江苏1位,福建2位),以致民间有“武(状元)不过江”之说。

    但偏居南方闽西一隅的上杭县可能是个例外,据1993年版的新编《上杭县志》记载,清朝时期上杭全县有武进士21名,武举161人,特别是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上杭人丁锦堂以捐纳监生参加福建乡试,在各项考试中大显身手,中得举人,同科考上举人的还有廖贞华等5人。当时武举定额63人,上杭一县竟然同时考上6人,震惊全省。次年即清同治十年,丁锦堂赴京参加会试,兵部以第六名进士录取,在殿试中更是力压群雄,一举夺魁,钦点为一甲状元及第,成为罕见的“过江武状元”,也成为福建省的第一位武状元,轰动了朝野,震惊了全国。

    丁锦堂状元府其实有两处,一处是座落在上杭县城解放路342号的旧居。另一处是在上杭西门大街上,是丁锦堂荣膺状元后另建的一座别墅,但这座别墅已于民国12年(1923年)辟为县立中学(即今上杭一中),现已不复存在。

    我们平常所说的状元府指的就是其在解放路老街上的旧居,这是一座明代古民居,自孔庙门前往西行约100米就到了。

    立于状元府前,我们不禁要感慨于状元府的朴素了。若不是大门口挂着的一块“丁状元旧居”牌匾,决计分辨不出哪个才是培养出状元郎的宅第了。一排黑瓦平房下,一个小小的木门,宽不足2米,门顶上的牌匾黄底红字,斑驳破旧,毫不起眼。旧居是一座典型客家建筑,规模不大。跨入大门后是一座屏风,左右两排厢房,中间是一个不大的庭院,由平整的青石板铺成,青苔点点,充满岁月痕迹,也许这个不大的庭院,也是当年状元公的一个很好的练武场所吧。两根木柱后就是约50平方的旧居正厅了,厅内有一张香案背靠后墙,其余到处堆放着各式的旧桌旧凳,显得凌乱而又陈旧,一股老屋的发霉味冲入鼻内,好似无人居住。在我们的高声询问下,一位老叔自厢房出来,原来,旧居内仍有好几户的丁氏后人居住,不过都只是几个老人家,因恋着旧屋不肯搬走,也正因为有这些老人家守着,在岁月的流年之下这些老屋才能相对完整,不至于倒塌。闻之,不觉让人唏嘘。

    与老人家攀谈,说起先祖状元事迹,老叔开始兴奋起来,一脸的骄傲,说丁锦堂早年家境贫寒,父母生下他五兄弟,过着典型的贫民生活。丁锦堂十一岁时,即在父辈集资开设的南门“崇兴号”杂货店里打杂,小小年纪便饱尝人世艰辛。每逢峰市来杭的盐船到达码头时,他都参与搬盐进店的劳作。起初,三十斤重的白叶盐包,二包一担挑不动,就改为一包一包地扛,然后一担一担地挑,进而二包一担、四包一担,越挑越重,到二十岁上,已能挑上几包一担,中状元那年,竟锻炼到可挑上十二包一担了。他身高一米八,力气超人,在兄弟辈或苦力中,成了鹤立鸡群的大力士,被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码头状元”。

    丁锦堂幼年即立志攀登武科功名。因家住城隍庙隔壁,庙里宽敞的大厅,是他习武的主要场地,通常鸡鸣即起,在城隍庙里舞刀、开弓、掇石,十年苦练,坚持不断。其练武使用的大刀,长130厘米、重41.5公斤,原放在府内后堂,如今保存在临江楼的县博物馆内。

    其中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叫“鸡嬷报喜”,说是丁状元选择良辰吉日赴京赶考,临行前隆重拜祭列祖列宗。顶礼膜拜之时,惊动家中抱窝母鸡咯咯叫着扑翅飞出。其母见多识广,急中生智,对着香案祷告说:“三满(客家话第三儿子)赶考鸡嬷啼,喜报高中状元回。”果然丁锦堂于同治十年武科夺魁,钦点状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舒国康、竹枝强:发扬红军精神,建设秀美老区——雅安老区建设促进会议在芦山召开
·下一篇:无
·特稿:寂寞状元府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钟华荣:寂寞状元府
特稿:寂寞状元府
舒国康、竹枝强:发扬红军精神,建设秀美老区——雅
特稿:发扬红军精神,建设秀美老区——雅安老区建设
第一场秋雨
细菌战幸存者:日本投降71周年仍拒绝认罪(组图)
何必会:细菌战幸存者:日本投降71周年仍拒绝认罪(
特稿:细菌战幸存者:日本投降71周年仍拒绝认罪(组
胡遵远: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之十)
特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之十)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