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瑶光行居保护现状堪忧
毛泽东长征行居在河口乡瑶光村中寨,距锦屏县城水路45公里,公路80公里。行居坐落在一个由青石料砌起来的坪上,上下都是高坎,前面有一块30多平方米,用青石板镶铺的晒坪,外缘围以青石栏杆。
毛泽东长征行居由老屋和横屋“∟”字形组成,老屋坐东朝西,横屋坐南朝北,老屋和横屋之间有走道连通。房主李文辉今年73岁,他说老屋始建于清嘉庆时期,为四间三层重檐悬山顶木质结构楼房,由当时湖南宝靖(今邵阳)匠人建造装修,气派豪华。1952年土地改革时,李家被划为地主,老屋被分给四户贫苦群众,每户一间。但分得房者都未实际来此居住和管理,以至老屋损毁严重,至1970年代后期已难以住人。1980年代中期,分得房者联合将此房拆卖旧房料。
横屋建于清光绪时期,为三间三屋重檐结构吊脚楼,西侧配偏厦紧挨土坎,上盖小青瓦。横屋也由湖南宝靖匠人修造,底层用于圈关猪牛、安设碓房和堆放杂物,三楼为子女卧室。二楼堂屋两侧柱子挂金字抱柱对联,各摆四把雕花靠椅,正中壁上设神龛,挂天地祖宗牌位,设香炉钵。神龛前放一张大四方桌。堂屋和走廊之间设一道大门,大门两侧和走廊外缘的窗户均为花窗,雕工精美。堂屋左侧为卧室,正里面为火房。从一楼上楼梯往左拐有两间房,头间是李文辉的爷爷——当年的房子主人、教书先生李志熙的会客室兼书房,里面摆有书柜、药柜、方桌和靠椅。往里一间系主人的卧室,开门进去即安一铺花架子床,靠窗摆一张书桌,书桌右边摆一张大睡柜,柜里放有主人珍藏的山林田土契约和书籍,上面即为床铺。毛泽东长征宿营瑶光时,即住于此房间。
李志熙是当地私塾先生,也是小有名气的草药医生。毛泽东住在此,方便李先生为他治病。当年,从黎平到河口,毛泽东痢疾未愈。在简易的展览室内,介绍了红军长征过河口及红军歼灭敌军200余人,占领瑶光寨的河口战斗。同时,还向人们介绍了毛泽东在瑶光治病、写诗的简单经过——
“毛泽东住瑶光时,不顾身体虚弱和征途疲惫,深入群众了解民风民情,还写了著名的词《十六字令•山》。在红军的宣传和实际行动感召下,李志熙为毛泽东采挖治痢疾草药马齿笕,姜月楼为红军伤病员治伤,姜泽坤等为红军当向导带路,还有五名瑶族青年参加了红军。”
随后,李文辉带记者走进他家几代人的老厨房。在一个漆黑的橱窗里,他拿出爷爷李志熙留下的罐子说,这是我家的“红色传家宝”之一,它是1934年12月爷爷给毛泽东熬过中草药的罐子。在这里,毛泽东服了草药后,痢疾神奇般地被止住了。
毛泽东离开李家大屋时,对李志熙全家连声道谢,还从兜里两块银元递到李志熙手上。可是,被李志熙婉言谢绝了。那时,李文辉的母亲和抱在怀里的哥哥也在见证了这个难忘的一幕。
据李文辉介绍,李家大屋的横屋在土地改革时仍留给李志熙居住。1958年瑶光村中寨发生重大火灾,烧掉百余户人家的房屋。在那场大火中,建于清嘉庆年间、长征时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其他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居住的巨富姜志远的豪宅不幸被烧毁;而李家大屋因毛泽东到此住过而得到当时群众奋力扑救,才得以幸存下来。至今为李志熙之孙子李文辉和李茂隆两人共有,李文辉仍住于此房中。
我看到,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上长期未得有效维修,毛泽东行居至今损毁严重。相反,当地却在不远处的半山坡又仿造了一处毛泽东长征在瑶光的行居。据说,这里将作为红军长征过瑶光纪念馆,对外开放。
河口乡风景这边独好。这里,库区沿岸不但有塘东“红军林”、韶霭“红军渡”和“红军墓”,还有“百年环保第一村”—文斗苗寨、加池清代四合院、乌斗溪瀑布群等。但愿我还能有机会故地重游,一览河口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