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通道县红军受伤人员的后代韦奇忠、邓贵祥、罗建锡、邹运华等人证实,由于敌人的反动宣传,迫使当地百姓不敢向红军出售大批量粮食。但是,群众私下给进村入户驻扎的红军队伍提供食品的比比皆是。
永世难忘的“红色印记”
中央红军通过通道,不过7天7夜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红军留下的痕迹越来越模糊。长征,更多地存在于通道人民的口口相传中,并成为一种精神财富,长久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关于通道,当年留下的文字记载极其稀少。82年过去了,长征当事人的记忆尤显珍贵。据介绍,因受伤等原因,当年有10多名红军战士留在了通道。
在纪念馆里有一座群雕,描述了红军在通道小水之战集体跳崖的故事。讲解员伍恒意说,那是一场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悲壮、但早于那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的战争。1934年9月,长征先遣队取得小水村突围的胜利,但伤亡很大。在中央红军进入通道前,这片青山绿水间,已洒满红军战士的热血。在距离小水战斗纪念碑不远处,有一处高达50多米的悬崖,就是当年8位红军战士集体跳崖的地方。
在通道转兵会议纪念馆吃过午饭后,我告别县溪镇,乘车来到流源村,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和瞻仰毛泽东留宿的地方——圣宫学堂。当年,红军进入通道的第一个宿营地是下乡乡流源圣宫。当时红军的最高领导——李德、博古和周恩来等人曾在这里短暂停留。
圣宫学堂,是一座典型的侗族建筑,建在下乡乡流源村十二组的一条小路边。圣宫始建于大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至今已有218年历史。据流源村老人的回忆及有关记载:公元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第一纵队(又名红星纵队),于1934年12月11日从广西龙胜县龙坪出发,沿一军团一师和军团部的行军路线平溪、雷团,行至流源侗寨宿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首长入住圣宫。并在此召开三人会议,为通道转兵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
兴隆桥(又名红军桥)边的古银杏树和古杉树见证了沧桑岁月,模糊不清的石碑上记载着那段鲜为人知的史事。为缅怀工农红军的丰功伟绩,铭记这段历史,希望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播阳镇黄寨也有一座有名的红军桥,这座木桥是当年红军去贵州黎平经过的桥。此次从县溪去播阳,我完全是因为想一睹黄寨红军桥的真面目而去的。同时,还因为县溪经播阳到洪州这条路,正是当年毛泽东等去贵州走过的路线。1934年12月,红军主力从湖南通道到播阳, 从黄寨过桥到洪州的草坪,经过草坪的红军桥,到岩寨,下湿,地青,中潮,佳所等地,并一路突破黔军守敌。
在播阳镇街上,已找不到任何红军遗迹。据说,滨临大河边的白衣观,是毛泽东等长征过播阳住宿过的地方。这座风格奇特的寺庙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纯木结构,高5层,约18米,平面呈八角形,边长5.7米。当地居民说,原来各层都置有神龛,有旋梯可绕至上层,堪称侗族人民的建筑杰作。
当天下午,我马不停蹄地租车赶到播阳,美女司机没有跟我要高价车费,往返一个多小时,不仅让我亲眼看到了黄寨、上湘等秀美山水风景,最后还将我安全送到了20多公里外的贵州黎平县洪州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