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既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也是皮旅中原突围战役胜利的70周年。5月10日开始,“重走父辈战斗征程,弘扬皮旅革命精神”八路军皮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代寻访团,从北京出发,先后跨越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七省,共计行程五千公里。目的是为了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皮旅精神,沿着父辈开创的辉煌之路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进。
一、 皮旅后代寻访安徽金寨
5月19日--21日,“重走父辈战斗征程,弘扬皮旅革命精神”八路军皮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代寻访团,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20日上午,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将军之子皮效农,政委徐子荣之子徐清漳,副旅长方升普之女方晓梅,副政委郭林祥之子郭爱民,作战科科长许德厚子女许沪平、许兴平等皮旅后代,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拜了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瞻仰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下午,寻访团一行又沿着“父辈的足迹”,专程赶到皮旅战斗过的地方----金寨县吴家店镇进行走访。
二、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旅)的辉煌历史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是皮旅的前身,1944年9月5日在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第3团和第六军分区第35团基础上于河南林县组建,共13个连队、1500余人,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组建这支部队的目的是开辟豫西根据地,因此尽管此时太行军区战斗仍然非常紧张,还是从各部队抽调了最好的人员和武器,支队所有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级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战士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觉悟高、身体强的,武器装备也是比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备了一个黄牛皮子弹匣(缴获自日军)。所以,完全可以说,皮旅的先天条件就非常优越。
1944年9月下旬,先遣支队南渡黄河,穿越陇海铁路,在豫西广阔地区开展斗争,很快打开了局面,并与以后到达的其他部队一起开辟了河南根据地,部队也发展壮大到5000多人。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保存力量,先遣支队在皮定均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跋涉,南下桐柏山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不久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1旅,下辖3个团,总兵力达到7000人。
1946年7月,皮旅中原突围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随即加入华中野战军序列,番号先是改为第13旅,后又改为独立师,隶属于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原来中央军委念及皮旅千里转战过于疲惫,批准他们休整三个月,但是才休整一个月,解放战争就全面爆发了,皮旅随即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战争中。
9月皮旅从高邮兼程南下,首战淮阴,对手就是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首的整编74师,皮旅对突破运河的74师连续实施了9次反冲锋,打出了解放军王牌部队的如虹气势。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随后在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中,皮旅就一举消灭74师万余人,给予其沉重的打击。
1947年1月,皮定均升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独立师师长由原皮旅副旅长方升普担任。尽管皮定均离开了皮旅,但是在他的领导下,皮旅已经锻造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作为北线的主攻部队,为全歼74师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7年12月独立师划归华北晋冀鲁豫野战军序列,不久改编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十三纵队第37旅,旅长是原皮旅第1团团长王诚汉。先后参加了华北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1949年2月整编为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1师,师长王诚汉。
1949年5月,又随18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参加进军大西北。6月作为兵团的先头部队刚刚到达咸阳,就遭到了国民党82军(即马家军)的猛烈进攻,由于部队刚经过长途行军,人困马乏,又缺乏抗击骑兵集团冲击的作战经验,不少部队的阵地被突破,但作为皮旅的传人,181师显示了英勇顽强的传统作风,其第542团3营8连在阵地工事全毁的情况下,依托断垣残壁的建筑,连续击退敌军以整营兵力发起的9次冲锋,有力保障了全军的侧翼安全。在随后的秦岭战役中,181师发扬了皮旅一贯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翻越崎岖难行的崇山峻岭,打开了通往汉中的大门,为随后进军大西南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11月,又改归第二野战军指挥,进兵大西南,于12月间翻越秦岭山脉,直入川北,有力配合二野主力的作战。
1951年3月,181师调归60军序列,编入第3兵团建制,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参加抗美援朝。181师在朝鲜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毫无惧色,战绩可圈可点,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最后一仗的金城反击战中,181师在21个小时内,突破敌军防线,占领面积达28平方公里的地区,取得歼敌3100余人,缴获坦克3辆、汽车43辆、各种火炮49门、火箭筒38具、火焰喷射器7具、轻重机枪162挺、其他枪支1400多支的辉煌战果。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1969年番号改为第60军180师,隶属于南京军区。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60军番号被裁撤,180师改归南京军区的第1集团军,番号重又改回181师,1996年在部队整编中改为武警部队,目前驻防江苏。
皮旅在我军历史上经历相当奇特,长期独立作战,先后曾在三野、华北野战军、一野和二野建制里战斗,是一支体系、渊源最为奇特的传奇部队。
三、皮旅中原突围的主要经过
1946年6月,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后,挥师东进,冲破敌人的重围,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在突围过程中,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突破敌人重重封锁,跨过潢麻公路,强跃大牛山,突破青风岭,抢渡磨子潭,飞兵皖中平原,冲过津浦铁路,以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出色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光荣任务,为我军革命战争史谱写了輝煌灿烂的篇章。
(一) 国民党部队包围了中原军区部队
1946年初开始,蒋介石先后调动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25个旅共30万人,将中原军区6万部队围困在方圆200里的狭小地带,军事上不断围攻、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一举歼灭”。
蒋介石任命郑州绥署主任刘峙为围攻中原部队总指挥,密令“彻底消灭中原的共军。”刘峙调动第五、第六两个绥靖区的兵力,以宣化店、泼陂河为进攻重点。6月20日,刘峙下达作战计划,其具体部署是:以整编四十一师的3个旅、整编十五师的2个旅和整编六十六师的3个旅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合击宣化店地区,围歼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二纵主力;以整编四十七师2个旅、整编四十八师1个旅和整编七十二师2个旅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合击泼陂河地区,围歼一纵主力;整编六十六师主力在完成对宣化店地区合围后,协同整编七十二师新十五旅合击禹王城,围歼鄂东独立二旅。整编七十五师和整编第三师封锁平汉线,机动使用。驻西安空军支援第五绥靖区作战,驻汉口空军支援第六绥靖区作战。计划规定:围攻开始两天后,达成分区合围之目的。
我军6万部队半年多被围困,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安排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同志和女同志大都通过化装转移出来,留下来仅有5万人,与国民党军队是1:6的比例。
皮定均在《铁流千里》文章中写道:“国民党匪军判断我军会向东突围,所以他的主力布置在我东、南、北3个方向。仅在我旅正面潢川——商城一线,敌人就猥集了七、七十二、四十五、四十九等4个正规军(10万人),构筑了纵深达二、三十里的封锁区。”
(二)我军主力部队突围
我军突围部队主力分为两个部分,即: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一纵、二纵主力,他们向西突围后,分南北两路。北路由李先念、王震带领,突出重围回延安。南路由王树声带领,坚持鄂北打游击。掩护突围的除了一纵一旅外,还有张体学的鄂东独二旅,他们负责坚守在宣化店迷惑敌人,充当主力,最后再突围出去留在鄂东山区打游击。皮定均在《铁流千里》文章中写道:“黄昏时候(6月25日),淅淅地下起了小雨,西方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这是主力正在强越平汉铁路的炮声!它的猛烈程度有如春雷震撼大地,这炮声像是锤在我们心头似的,激动着我们,使我们愈加感到肩上的担子的沉重。
(三)皮旅受领任务
6月24日下午3点,译电员跑到操场,气喘吁吁地递给皮定均一张译电文稿:“特级电报限:皮定均、徐子荣6点前赶往泼陂河纵队司令部”。接到电文后,皮、徐一气纵马跑了50公里,提前赶到纵队司令部。
王树声从口袋里摸出一份电报递给他们,电报大意是: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殷切的和平愿望,决心挑起内战,下令于6月26日向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右侧安全。王树声说:“你们一旅在豫西单独活动一年多,有独立作战经验,由你们来执行这一掩护任务是比较恰当的。经纵队党委讨论决定并经军区党委批准,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来完成。”
“主力今晚开始行动,你们赶快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我们的主要行动方向。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就是突出重围的初步胜利,你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以后你们按当时的情况选择突围方向………”谈到掩护任务完成后的突围方向,王树声语气滞重,概括起来一句话,丢卒保车。就在王树声司令员和戴季英政委交待任务时,纵队后勤部的同志已经把拔给一旅的款子送到司令部大院,分别放在几匹马背上。
“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请首长保重,胜利后再会!”夜幕下,皮定均、徐子荣向纵队两位领导告别。
皮定均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接受任务回到白雀园,已经是25日清晨了,稍稍合了一会儿眼,立即就召开了旅党委会,讨论制定执行任务的作战计划。”
(四)徐政委最先提出部队收缩隐蔽后向东突围的方案
皮定均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旅党委会上,我们从各方面研究了情况,分析了利弊: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则不但不能分散敌人,相反势必把敌人全部都吸引过去,这对主力的行动是极端不利的,而且我们自己也有被敌人前后夹击的危险。我们一开始就否定了这个方向。那么向南或向北突围呢?南面不远就是长江天堑,临近武汉。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我们一个旅的力量突破敌人江防封锁,渡江南下,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向西北突围,我们可以重回豫西根据地,或者北渡黄河回华北老解放区,但是这个方向和主力突围方向基本上是相同的,很容易暴露我军总的意图。向东北到黄淮平原,河港纵横又是梅雨季节,要渡河是个严重的问题……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我们决定穿过大别山、向东突围!”
“晚饭后继续开会,经过反复讨论,意见逐渐统一起来,一个完整的行动方案已经形成。”军旅作家张凤雏描述说:“皮定均的严肃态度,使会议有点僵。”整个下午和晚上一直没置一词的政委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3天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哪儿藏起来,待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