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恶与批判是鲁迅思想的主要表达形式
鲁迅一生中充满了对假、恶、丑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渴望。他特别痛恨的是那些道貌岸然、“嘴里用各种学说和道理,来粉饰自己的行为,其实却只顾自己一个的便利和舒服,凡有被他遇见的,都用作生活的材料,一路吃过去,象白蚁一样,而遗留下来的,却只是一条排泄的粪”的伪君子。他深切体验到:“以我自己而论,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有一个工头在背后用鞭子打我,无论我怎样起劲的做,也是打,而我回头去问自己的错处时,他却拱手客气的说,我做得好极了,他和我情感好极了,今天天气哈哈哈……。”
他追求真与善,给伪科学的伎俩予以无情戳穿:“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于是讲鬼话的人,便须想一个方法排除他。其中最巧妙的是捣乱。先把科学东扯西拉,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连科学也带了妖气。”
他追求真与美,追求文化的纯与洁,对于那些文化小丑们给以无情的嘲笑:“捣一场小乱子,就是伟人,编一本教科书,就是学者,造几条文坛消息,就是作家。于是比较自爱的人,一听到这些冠冕堂皇的名目就骇怕了,竭力逃避。”
其实,鲁迅的憎恶与批判最突出的表现还是他直面现实,大胆对中国国人的精神弱点——“国民性”的弱点单刀切入。他说这弱点其“最大的病根,是眼光不远,加以‘卑怯’与‘贪婪’。”试看:“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他同情受压迫的奴隶们,鄙视奴才:“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 “热烈地主张着所是”,“热烈地攻击着所非”,认为“不偏不激”“只有中庸的人,固然并无堕入地狱的危险,但也恐怕进不了天国的罢。” 他嫉恶如仇,至死“一个也不宽恕”。
时光荏苒,社会境迁。鲁迅离开我们已整整六十五年了。一代伟人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脚印,还是那么重,还是那么深。鲁迅因民族而得以永存,民族因鲁迅而赢得自豪。在这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常被异化的时下,鲁迅无疑是国人精神世界里上好的“巨能钙”。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不仅如此,鲁迅这颗心通向每一位民族同胞,通向世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