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魂系九分区军民,开创地道战、地雷战,组建敌后武工队、雁翎队,八年抗战从未离开冀中人民
1939年-1943年,吴立人同志先后任中共冀中四地委组织部长、九地委书记、第九军分区政委等职。
在冀中史称抗日战争最残酷的九分区,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那里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在“五•一”大扫荡也是最残酷的三年时期,地委书记兼九分区政委吴立人始终与冀中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1940年8月到10月,吴立人、李天焕在平汉线路东,帅荣、孙然在平汉线路西共同领导九分区军民参加了“百团大战”。同时,还派出自卫队员去“路西”参加扒铁路、破公路、割电线等活动,支援“百团大战”。
在残酷的环境中,吴立人同志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开创地道斗争,推动地洞向地道、地道战,与地雷战结合的转变。多次召开会议布署开展地道斗争。1941年春天,吴立人在冀中九分区任地委书记兼政委时最早创办了开展地道和地雷爆破的学习培训班,并为学员油印了地道和地雷爆破的两个指导手册。中国新闻网2015年7月30日报道了1941年5月1日吴立人主持编写的这本八路军“地雷战宝典”。 法制晚报记者崔毅飞、吴娟文中写到:“一本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印的作战手册——《爆炸之研究》,书名旁印着“吴立人”三字。上面详细介绍了地雷、炸弹的制作原理、埋设方式等,可谓是一本地雷战“宝典” 。 现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方表示,这件藏品在抗战馆众多文物当中“并非分量最重,却是独一无二”。冀中九分区大事记第76页记录:“1943年6月,冀中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上,推广了九分区等地开展地道斗争的好经验,这也是冀中军区、党委对吴立人在九分区开展和推广地道斗争和通过反扫荡使冀中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壮大的肯定。到1943年底,冀中九分区各县出现了能藏、能走和能打的地道了。
被百姓津津称道的“敌后武工队”就是由九分区最早创立的。1940年时,九分区决定从直属部队中抽调18团、24团、33团连排干部中的神枪手,成立特别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同年8月武工队即在保定一带神出鬼没地消灭敌人,威震冀中平原。1942年9月,聂荣臻在平山县寨北村召开晋察冀党政军干部会上进一步提出“到敌人后方之后方去”的指示。九分区根据平山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组织武工队的经验,于1942年10月在冀西完县贾各庄成立了“冀中第九军分区敌后武装工作队”,并明确了组织编制、工作任务和斗争手段。
白洋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是在1938年到1940年期间。安新县白洋淀属冀中区九分区领导。日寇占领冀中后,便出动战车队、飞机,坦克疯狂屠杀白洋淀人民。白洋的局势,引起了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吴立人同志的重视。吴立人同志在博野县连子口主持召开了县级干部会议,分析了敌情,指派县委书记侯卓夫、县长魏明同志回安新县开展工作,同时派十八团第三营和二十四团等武装部队帮助白洋淀人民重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成立雁翎队。雁翎队在九分区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淀泊的地形地物,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袭击水区的日伪军,捉拿汉奸,配合了主力作战,屡建水上奇功。著名军旅摄影家石少华同志六进白洋淀,将拍摄的许多雁翎队的精彩照片,发表在《晋察冀日报》、《解放日报》等。著名作家王林、孙犁、梁斌、李英儒、冯志、徐光耀根据九分区的真实故事,写出了“红旗谱”、“抗战日记”、“腹地”、“幽僻的陈庄”、“野火春风斗古城”、“荷花淀”、“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嗄”等许多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面对日寇的疯狂大扫荡,吴立人同志于1940年7月开始在九分区组织建立了若干个地下交通站。构筑了坚固的地下和地上堡垒。所谓地下堡垒是指能藏、能打、能防又能走的地下洞;地上堡垒是指堡垒户那种有坚强革命意志、遇敌沉着,在敌人面前至死不暴露秘密的好房东。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堡垒体系。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堡垒体系,在任何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九地委的交通联系从未中断过。地委书记吴立人根据自己多年地下工作经验,亲自部署。1942年夏,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吴立人和敌工部长陈鹏在安新县的白洋淀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派李英儒同志万无一失,秘密潜入保定,指示李英儒通过社会关系打入城内,做好内线工作。出发前,吴立人同志特别指示李英儒:“此次任务,既要保存力量掩护干部,也要通过关系打通冀中去铁路西的道路。并反复叮嘱一些重要工作事项。
由于九军分区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缜密严谨的地下交通工作,1942年6月初至9月末,在日冠“五一”大扫荡最残酷的时期,冀中九分区的党政军民机关,部分主力部队和军区的部分人员,陆续集中到白洋淀的大马庄,梁庄、田庄、邸庄、臧庄一带,人们风趣地称九分区在白洋淀的驻地为“东方莫斯科”。九分区和地委还可利用分布在隐蔽处的无线电通信抄收延安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等。
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对吴立人抗战任冀中九分区政委和地委书记时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迟浩田说:“吴立人同志坚持八年抗战,是名符其实的抗日英雄。吴立人同志在冀中抗战史中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当年冀中九分区政委吴立人同志非常出名,在对日作战中英勇顽强,如开展白洋淀斗争,地道战,青纱帐,武工队、地雷战等”。孙毅将军也曾说过:“吴立人同志在冀中坚持八年抗战,与冀中人民同生死,共患难,深受冀中百姓的尊敬与热爱”。开国中将王紫峰说吴立人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摘自王紫峰1944年8月20日写的日记)。
中共中央对吴立人的结论指出:“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的日子里带领群众进行游击战、地道战。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43年到1945年,吴立人同志还担任了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任秘书长,协助彭真、林铁、李葆华、胡锡奎等校领导为培训党和军队高级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直至日本投降。
1946年6月吴立人调任冀中区党委秘书长。
三、呕心沥血,投身新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对吴立人同志的结论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吴立人同志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为支援平津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石家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攻坚战夺取的新中国的第一个城市。吴立人同志于1948年6月,与刘秀峰一起受中共中央华北局任命,调入石家庄市委任职。历任市委秘书长、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兼团市委书记、兼石家庄日报社社长、兼市财经委副主任等职。
早在石家庄解放初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后,根据会议精神和刘少奇的指示,1949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召开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市、区及各群众团体分别成立选举委员会和选举分会,负责选举产生人民代表。4月5日至5月1日,在全市进行了普遍选举,共选出人民代表130名。为了调动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特别是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市政府又决定增聘社会各方面的代表30名,代表人数增加到160名。6月,经市政府政务会议决定,成立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处。7月8日,市委决定由刘秀峰、吴立人等9人组成大会临时党组,领导大会的筹备工作。在石家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由吴立人致开幕词(见当天石家庄日报图片)。石家庄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吴立人全身心的投入石家庄的各项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石家庄第一次人代会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方式,进行了隆重而有序的选举,选出25名政府委员,组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开创了新中国民主选举的先河。
随着整个华北及全中国的解放,1949年9月,吴立人同志又率工作团来到归绥市(呼和浩特市),全面接管了新中国第一个和平解放的城市。1950年1月,经毛泽东批准,任命吴立人为中共归绥市委书记兼市长、市警备区政委。1951年7月25日中央仼命吴立人任处置委员会副主任、绥远省财经委副主任,协助省委书记苏益谦抓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工作。1953年1月,吴立人协助赵尔陆组建二机部的工作,任二机部华北办事处主任。1954年,任二机七局局长。
四、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并于1956年11月任命吴立人担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党委书记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国家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4项、部省级奖励181项,发表论文(专著)31000余篇(部),申请专利450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41个。学校现有校园6000亩土地,教职工和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教授445人。先后有1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学校任教。六十年来,这所大学为国家培养输送了电子方面尖端人才达18万人之多,为国家电子科技工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立人同志被誉为中国电子科技教育的奠基人。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延安抗大校训,是吴立人贯彻毛泽东办教育的思想之源,也是吴立人创办成电学院所秉承的基本精神。吴立人创立并实践了共和国也是共产党办的第一所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电子科技大学。把延安抗大精神融入现代教育,使其发扬光大,使教职员工和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实践“立人、厚德、理想、践行”的教学宗旨,这也是吴立人同志历来办教育的思想。
1958年,因在反右派运动中吴立人为保护学校教授、学生,拍案奋起、仗义直言,被定为极右严重错误,连遭贬谪,受到撤职降级的错误处理,身心遭受严重摧残。1979年9月17日这位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病逝于北京。
乌兰夫、吴德、聂荣臻、李井泉、薄一波、姚依林、刘澜涛、刘子厚、江一真、杨成武、萧克、杨秀峰、周扬、程子华、呂正操、罗玉川、李保华、郑天翔、成彷武、林铁、马国瑞、吴庆彤、康永和、张秀山、贾庭三、王纯、陈鹏、范儒生、郭春原、杨植林、肖剑光、刘杰、张珍、苏德宝、旷伏兆、韩伟、帅荣、王紫峰、劉达、贾震、匡亚明、谢立惠、刘寅、李奇、刘德本等,中共河北省委等送了花圈。
吴德、姚依林、刘澜涛、杨成武、萧克、李昌、周扬、杨秀峰、罗玉川、李保华、郑天翔、崔月黎、张珍、成彷吾、杨献珍、吴庆彤、王炳乾、康永和、张秀山、王纯、陈鹏、韩伟、旷伏兆、郭春原、肖剑光、劉达、谢立恵、李瑞、劉德本、刘子厚、江一真等五百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挽联写着:
高天悲泣冀中母亲痛失子革命红星殒兮笑语音容才智一代英杰赴中华 瀚海澎湃乡亲战友欲断肠人民之子殒兮忠诚坚定律已无愧祖国慰平生 横批:吴立人同志永垂不朽
中共中央对吴立人同志的结论指出:“吴立人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吴立人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勤勤恳恳,雷厉风行,认真负责。他为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献出了毕生精力。吴立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吴立人同志一生多年从事党的教育工作,在为党培养干部上做出重大贡献。”吴立人生前长期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去世后经胡耀邦、宋仼穷同志过问,才得到彻底纠正。经中共中央决定:吴立人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骨灰复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