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的最早制造者是蒋介石,随着岁月的流失,主政者易位,攻守之势迥异,又被各种意在沛公者重新从故纸堆里翻检出来,成为重复千遍、奉为圭皋的话题。
其实,当年的蒋介石及其幕僚们便已被中共将领、18集团军(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反驳得哑口无言。
抗日战争进入第三年的1940年3月,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召开包括18集团军叶剑英和新四军张云逸在内的各战区军以上参谋长会议,准备通过自己主导的会议宣布中共与18集团军的“罪状”,为五届五中全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既定决策寻找合法的突破口。
蒋介石会前作了几项准备:
一是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的名义要求检查1939年底至1940年初对日军作战失利的原因,曲里拐弯后归罪于18集团军。
二是安排麾下几个与18集团军邻近的集团军参谋长发言,炮轰18集团军,制造“惩办讨伐”的口实。
三是因国民党军正在华中围攻弱小的新四军,皖南的叶挺、项英和苏南的陈毅、粟裕焦头烂额,因而避而不谈新四军,以集中攻击18集团军。
四是规定每个参谋长的发言不得超过30分钟,以限制势单力孤的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申辩的时间。
胳膊受伤,但毅然决定带病出席的叶剑英也做了充分准备:
一是了解蒋介石的意图和各有关战区、集团军派来参加会议人员的动态。
二是汇总八路军出征以来的战绩和1939年冬季作战材料。
三是收集蒋介石的军委会政治部印发的《敌伪广播》材料,其中有反击八路军“游而不击”流言的有力证据——日本共同社关于八路军击毙日军旅团长阿部中将的广播原文,称阿部是“名将之花”,“在与八路军三天惨烈的血战中,作了悲壮无比的牺牲”,因而日本“全军将士,莫不切齿痛恨,立誓尽歼共军,以飨阿部中将之英灵”。
四是收集国民党石友三部在冀南制造磨擦、破坏抗战,国民党阎锡山部进攻山西新军且准备对日妥协投降,以及国民党朱怀冰、张荫梧、侯如墉等部制造磨擦进攻太行山八路军的众多材料,尤其是张荫梧联合日伪军进攻八路军的命令、文件等。
会议一开始,蒋介石便声色俱厉指责冬季攻势失败的原因是18集团军“游而不击”,“破坏抗战,制造磨擦”,要求彻查此事,严肃军纪。随后,麾下几个参谋长根据事先安排轮流上阵,眉飞色舞地炮轰18集团军公开掩护叛军,袭击友军,给敌人以“扫荡”的机会。
叶剑英不急不恼,神色坦然,听完所有人讲话后才要求发言,集中讲了作战和磨擦两个问题。
关于作战,他介绍了八路军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如何按照国民政府统帅部的抗战命令艰苦奋战,战果辉煌的情况,主要谈了三个方面:
一是华北战场是整个抗战的重心,18集团军坚持华北抗战必须同敌人进行全面的斗争。
他说,华北敌后是一盘棋,各个地区,包括山地、平原、湖、海和城市、乡村,包括党、政、军、民、学,野战军、地方军、民兵自卫队等等,必须互相配合,必须军民结成一体,才能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因此18集团军进出敌后各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积极配合作战,乃是抗日战略的需要。 二是18集团军的战绩。
他说,抗战两年半来,18集团军在敌后作战,克服了缺衣少食,缺乏武器弹药和敌人残酷“扫荡”等种种困难,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了辉煌的战绩,计大小战斗2689次,歼敌8万多人,18集团军将士阵亡1.5万余人,负伤4万多人;多次获得蒋介石和统帅部的嘉奖,也为日本侵略军所承认。
三是八路军冬季作战的情况。
叶剑英说,八路军接到举行冬季攻势作战的命令时,华北敌军正在对晋察冀等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但仍然抽调了15.5万余人的兵力,周密部署,努力作战。
他列举诸多事实说明了八路军冬季攻势战役的具体部署、作战经过和所获战绩,特别引用国民党军委会印发的敌伪广播材料,说明八路军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冬季作战任务,而且完全是按照最高统帅部的抗战命令办事。
这些作战行动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诸多望风而逃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力反驳了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说法。
关于国共两军的磨擦问题,叶剑英也做了说明。
他说,磨擦事件是抗战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随后,他提出了从政治上、战略上解决这一问题的4个原则。
一是要把磨擦事实加以研究,找出磨擦的原因,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以消除磨擦,决不应是扩大磨擦。
二是许多磨擦都是由于政治意见、战略思想的分歧和奸人的挑拨离间所造成的,如果把磨擦的现象当成原因来看待,抹杀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政治、战略原因,仅仅从武装冲突的本身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不能解决,反而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三是有人把18集团军当作异军看待,这是完全错误的,这是许多磨擦发生的根源。抗战中各友军由于各种历史、地理等原因,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但只要团结抗战就都是友军,不应看作“异军”。政府的政策应该一视同仁,发挥各自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
四是18团军和友军之间的磨擦不是不能解决的敌我矛盾,而是在大敌当前全民抗战的前提下,所存在的局部的、一时的现象,换句话说,抗战中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大问题,磨擦则是从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