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历史,波澜壮阔,气壮山河;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
革命老区昔阳,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热土。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昔阳人民在如火如荼的游击斗争、支前参战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多个战役的辉煌胜利,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昔阳凝聚全县人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共识,展开各种纪念活动,追思历史、汲取力量,激励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色寻访 凝聚力量
70年前,昔阳县境内,抗日烽火熊熊燃烧。回望那场战争,给昔阳留下的不只是惨痛,也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70年后,战火硝烟散去,昔阳县不遗余力地寻访老兵、编撰回忆录、追忆抗日战场,为的是凝聚起负重向上的力量。
抗战时期,129师769团驻防在昔阳,与日寇浴血奋战。769团的许多战士来自昔阳,而769团是我军唯一被称为“百将团”的部队,在文革之前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人数为124人,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就是这些将军的综合缩影,如王近山、马忠全等将军。八路军在昔阳的黄岩底伏击战、广阳伏击战、泥澄口(白皮关)战斗等,都是《亮剑》战争场面的真实呈现。
今年4月份,200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虎头山下,拉开寻访《亮剑》主战场帷幕,之后,他们巡游红旗一条街,游览大寨景区、广阳伏击战原址,登明长城、观峰火台、参观抗战历史图片物品展,凭吊769团战场,参观皋落村村史陈列室,寻访769团团部旧址;到黄庵垴观晋冀战区边界、太行山嶂石岩地貌;瞻仰西峪惨案英烈,敬献花圈。
一路走过,历经死与生、悲与欣、战与胜,也完成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穿越”之旅。
历史有可能遮蔽,而记忆却不会长久遗落。自去年以来,该县史志办历时一年半,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走访了72位健在的昔阳籍抗战老兵,挖掘他们当年英勇抗日的故事,抢救留存了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形成62万字的百名昔阳抗战老人回忆录——《见证历史》。老人们娓娓道出的,是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寻访抗战老兵的同时,该县还计划邀请一批本地的抗战史学专家、老红军、老八路及革命烈士的亲属后人,走进昔阳电视台,围绕日军侵华铁证、昔阳抗战史研究热点、抗战人物和重要事件等主题,开办系列电视讲座,重温抗战历史,弘扬红色文化。
重现昨日 珍爱和平
战争已经远去,而记忆以及经由记忆发酵生成的民族精神则历久弥新。《血色西峪》的筹拍,引领昔阳人民回到了那个用英勇和血泪书写的岁月。
昔阳,这片浸满英雄鲜血的土地上,留下了日寇惨无人道的种种罪行,震惊太行的西峪惨案就是其中之一。以西峪惨案为背景,昔阳县与山西五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电影《血色西峪》,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该片时长93分钟,以平民化的视角,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真实再现了西峪人民面对强虏不顾生死、不畏强暴、顽强抗争的英雄故事,充分展示了以西峪群众为代表的昔阳人民面对日寇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血色西峪》剧本改编自历史文献《血泪恨》,为忠于史实,制作方多次召开研讨会征求意见,并与惨案见证者进行座谈,以求还原绝对真实的战争历史。该片投资630万元,从去年年底开始筹备,今年5月2日开机,5月23日杀青,经过8个多月的创作、拍摄、制作,正式拍摄完成并且顺利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查,取得发行许可,即将在全国农村院线、部队院线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陆续上映。
在7月10日举行的首映式上,昔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根元指出,《血色西峪》的成功上映,对于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推介昔阳的文化旅游,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除拍摄影片外,昔阳县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的如西峪惨案纪念馆、庄窝烈士陵园等抗战纪念设施已经落成,并将和维修、提升后的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起向社会免费开放,旨在培养群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用持久的力量慰藉英灵、激励后人。
历史承载的厚重文化,需传至久远,今日的重现意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圆梦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