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世界闻名的七大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
古代中国人修筑长城很注意利用地形,根据地形,选择非常险峻的地方来修筑城楼、关口。比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非常险峻,其实城墙内侧却是十分平缓的,这样,敌人很难进攻,而我方则好把守。在辽宁省境内,有些地段的长城,城墙叫做“山险墙”,有的叫“劈山墙”,就是利用天然的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用斧头等劈削,就可以成为长城城墙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敌人要攻占,真是难如登天。城台或者烽火台,也是选择比较要害的地方修筑。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
长城究竟有多长?过去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长城的长度是一万余里,故曰“万里长城”。但是据近年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对遗址的调查,初步估计,长城有十万里之长。历代修筑的长城先后分布在西至新疆,东到黑龙江,南至湖南共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各时代的长城总和就有三万里之多。河北省境内的长城也将近万里。曾经修建长城的各诸侯国和王朝共有二十多个,秦始皇所修建的长城有一万多里,汉朝的长城有两万里,明朝的长城也有一万两千七百余里。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在燃烟、举火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山海关城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嘉峪关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关城有三重,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多道防线。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份。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不仅仅是建筑,也是战争的堡垒。一切设置都是为了战争服务,有堞墙、垛口、射洞阻击敌人;有望口可以侦查敌情;有烽火台可以千里传信;有城台可以储存武器,供士兵休息,真是可攻可守。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南部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
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在明长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2009年,共有500余名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执政党领袖登上过八达岭长城。2007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现有京郊旅游列车经停八达岭火车站。京张铁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
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长城的前哨,更是都城北京的重要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除了长城外,还有长城碑林、五郎像、石佛寺石像、金鱼池、岔道梁、戚继光景园、袁崇焕景园、长城碑林景园、岔道古城等景点。现在,八达岭初步形成以长城开放地段和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全周影院为主体,三个免费景园为辅助,残长城、岔道古城两个附属景区为补充的层次感较强的游览体系。
八达岭古长城自然风景区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10公里处,是八达岭长城的第二风景区。在这近两平方公里的古长城自然风景区内,现存四座烽火台、两段城墙约2000米、一处豁口。以豁口处烽火台为出发点,两段城墙向西南、西北呈“V”字形走向,顺着山势向上延伸,但仍可看出其当年宏伟规模。景区在2002年曾被授予北京市爱国教育基地、延庆县平安旅游景区、延庆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据有关专家考证,在古长城附近发现了两处具有考古价值的遗址。其一,景区大门里的左侧,有一处当年烧砖的砖窑群。长城工程浩大,砖的用量大,就地取土烧砖,克服了路途遥远,运输不便的困难。其二,在据传是李自成用炮炸毁的敌楼东北方向的石料场上,发现了遗有开劈凿痕的几块巨大岩石。在这里更多的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流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