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和繁衍在黔湘桂边区这块山青水秀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构建成伟大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侗族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空前的残酷之压迫和剥削,同时也起来进行了空前英勇、空前伟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革命斗争。侗族人民在这种革命斗争中,不管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均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坚持时间长久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封建地主对农民无休止的盘剥,官府、土司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加以连年天灾人祸,使侗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以清咸丰同治年间姜应芳、陈大禄、姜芝灵、梁维干、陆大汉等领导的起义为代表,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席卷了整个侗族地区。咸丰五年(1855)三月,姜应芳在天柱织云发难,高举“反清复明”和“打富济贫”的大旗,受苦受难的侗族人民纷纷参加。同治元年(1862)春夏,起义队伍由数百人迅速增加到数万,连克天柱、邛水(三穗)、青溪、玉屏、锦屏及湖南省晃州、沅州、黔阳、靖州、会同、通道等地。沿途青年踊跃入伍,义军猛增至十万之众。以当时的人口而论,几乎侗族的家家户户都动员了起来,与清王朝和地方封建势力进行了殊死斗争。这年8至10月,清延以重兵围剿,姜应芳壮烈牺牲生,其余部陈大禄、李恒吉等退至青江厅(剑河)属湳洞司,以江口屯为根据地,坚持到同治七年(1868)十月才失败。姜芝灵领导的晃州农民起义,以“玉龙山”为根据地,与贵州农民军配合,打击敌人,坚持到同治十二年(1874),才被清军镇压下去。
梁维干、陆大汉等领导的南部侗族农民军,也于咸丰五年高举义旗,先后攻克永从、下江、丙妹、古州等地,并与其他义军联合多次围攻黎平府城。人数发展至数万,其可谓浩浩荡荡、排山倒海,给予清朝地方政府以沉重的打击。梁维干苦战沙场13年,终因积劳成疾,于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军营。陆大汉坚持反清斗争,到光绪元年(1875),在与敌军的战斗中,重伤被俘,坚贞不屈,惨遭清军杀害。
总之,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侗族农民起义,经历二十余年,坚持时间之长,活动范围之广,动员人数之多,在侗族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与各民族斗争史的比较中,也是不多的。
二、与各族人民并肩战斗、相互支援
道光二十二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社会确定了侗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形势要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 咸丰五年,姜应芳与清军在天柱赖洞战斗失利,率队转移至今三穗的顺洞、稿桥、良上、巴冶一带,与当地的苗族人民结合,建立新的根据地,积蓄力量,以图大举。同治元年(1862)四月,姜应芳与苗军首领张秀眉、李洪基、包大肚等组成侗、苗联军四万多人,分三路攻克天柱城。继后,侗军首领陈大禄、李恒吉与苗军张秀眉、李洪基组成联军,多次攻克天柱、王寨(锦屏),并在邛水颇洞、寨头伏击湘军,奇袭青溪、玉屏、晃州、会同等地,还在会同全歼席启庚(席宝田的侄子)部三千余人,给骄横一时的席宝田当头一棒。南侗梁维干、潘通发等与古州太平山余正纪的“斋教军”联合,攻克永从、下江等地。又与太平军石达开部李文茂联合,组织二万余人,两次围攻黎平府城,陆大汉率侗军四次前往助战。八年(1868)二月,陆大汉与斋教军联合,在皮林大败湘军。同治二年(1863),侗、苗两军联合夹击古州,生擒古州镇总兵成庆洪和游击雷三佳。
侗族人民与各族人民联合作战,狠狠打击共同的敌人,这是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革命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一大批侗族革命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不怕千难万险,勇往直前,特别是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道光末年咸丰初年,姜应芳目睹在腐败的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官府穷凶极恶,挥动屠刀,惨杀了一批又一批无辜的百姓。他认为“不推翻清朝的统治,人们就无法生活下去,不反不行!”于是提出:“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莫肇闲,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好分田”的政治纲领,发动起义,建立农民政权,提出“出兵湖南,挥戈直捣京城”的战略目标,分三路进兵湖南。起义失败后,被俘解往铜仁。贵东道曾璧光和铜仁知府陈昌运审问姜应芳:“你投降不投降?反不反?”姜应芳砍截地回答:“若要我投降,难于上天摘太阳!若要我不反,除非地上石头烂!”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同治七年(1868)十月,清军李光燎围攻南明河口江口屯,义军首领陈大禄提出:“坚决不投降,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在激战中,除少数滚坎落水得生外,陈大禄率万余义军与敌血战,全部壮烈牺牲。
清末,天柱人王天培目睹政府丧权辱国,腐败无能,使中国变成了列强宰割的鱼肉。他以救国救民的目的参加了武昌起义,历南征北战未能铲除军阀而深感忧虑。民国十五年(1926),王天培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以打倒军阀,“灭吴灭曹快人心”和统一中国为目的,率部奋勇前进,横扫湘、鄂、皖等军阀,名震中外。蒋介石之流惟恐十军壮大对己不利,早存消灭异己之邪心,以莫须有的罪名于民国十六年(1927)九月二日,秘密将王天培杀害于杭州拱震桥。在狱中,王天培慷慨地说:“我效岳武穆一样,尽忠报国,只要死在岳武穆坟前,余愿足矣!”他还写了《宁归歌》和遗书,效法岳飞,视死如归。
如果说王天培等是国民革命军的爱国将领的话,那么,杨至成、龙大道、罗统一等就是当之无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侗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杨至成,三穗青洞乡木界村人,军衔上将,有解放军“后勤之父” 之称。民国十五年(1926)入黄埔军校,在北伐期间参加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至成参加南昌起义,并随朱德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连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长、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长、一方面军后勤部长等职。民国二十三年(1934)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任黄河两延卫戌司令,又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长。民国二十四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剑河,与家乡三穗近在咫尺,因紧艰张的战斗生活,不能回乡探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杨至成得悉母亲在家乡病故的消息,深感悲痛,即挥毫写下“八千里长征报国即为报母;四十年矢志教儿亦是教人”的挽联,从延安寄回家乡,嘱刻于母亲墓碑上,表达了共产党人在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时,,应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精忠报国放在第一位,以及儿子至成在慈母的艰辛养育下长大成人,今天肩负着革命和抗日的担子,这是您老人家的宿愿。借以安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龙大道,锦屏县茅屏人。民国十二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三年(1924),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民国十六年在周恩来的统一领导下,参加了制定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作战计划。民国十七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民国十九年一月,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在参加党的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始终抱着“身在牢房志更强,抛头碎骨气昂扬,乌云总有一日散,共庆东方出太阳”的坚强信念,终被敌人惨杀于上海龙华塔下。
其他还有湖南新晃田嘉敏、姚伯阳、姚秀卿等侗族共产党员人,在大革命期间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初,贵州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共产党员王定一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于五月十九日被反动派杀害于贵阳图云关。侗族这些仁人志士,为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而牺牲,比泰山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