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中的无敌空军》
《杀鸡儆猴图》
1939年春,救亡漫宣队后来分成两个队,其中以张乐平率领麦非、叶冈等为一队,去浙赣战区开展工作。1940年张乐平到了江西上饶地区,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又到浙江,先在浙西一带,深入抗敌前线进行宣传、创作,后到金华,应邀担任大型综合性月刊《刀与笔》编委。当时的金华已成为整个东战场(即东南五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张乐平和漫画宣传队画了许多布画,在演剧五队、七队的配合下,不断巡回展出。由张乐平担任主编,漫画宣传队还在《前线日报》上编辑《星期漫画》副刊,并且编绘油印的《漫画旬刊》,分发到各地张贴及潜入赣浙沦陷区散发。这些作品揭露日军的暴行和汉奸的丑恶嘴脸,批判消极主义,预言侵略者必败,中国人民必胜。版画家项荒途在1939年金华出版的《大风》杂志第107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读战地素描预展后》的文章,他写道:“今日的张先生,生活在战斗中,过的是战斗的生活,抗战以来的作品,无论作风与内容上都配合着抗战的需要,不是很‘抽象’地离开了群众,或者专门在趣味上用工夫……张先生的一百多帧作品明白的告诉我们,他为了忠实的反映现实,随时随刻在加深对现实的了解,并且随时随刻不忘记自己技术上的修养这一点,的确是:今日我个人对张先生的认识,并且也该是许多绘画工作者应当向张先生学习的地方……一位反映现实的绘画工作者,他所采取的主题一定不会逃到抗战的外面去,如张先生的一百多帧作品当中他给我们写出前线士兵的正常娱乐,写出军民间的亲密关系,写出在‘政治进攻’声中努力建设的天目山,写出沦陷区的学生,战区的民众教育,以及前线士兵的战余生活,……他的主题是多面性的,但是他并不是不加选择的犯上自然主义的毛病,也不像公式主义那样机械地拿一个口号来代替主题。”
《杀敌才有生路》
“一个老百姓所拟的媾和条件——将他们所有的武器熔化,铸成总理遗像立在富士山上。”
张乐平在《前线日报》上发表了一组深入前线创作的浙西战地速写——《抗日英雄故事》。12个响亮的名字:许金、方以贵、刘生云、奉剑秋、蔡得标、冯世雄、钱国梁、田春桃、萧忠明、唐义球、王栋国、阳谦即,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事迹,他们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张乐平还用画笔记录了前线阵地的战斗生活:站岗放哨,挖战壕,瞄准射击,抢救伤员,以及激烈战斗后残破的战场等。1940年,张乐平创作了一套以汉奸为主人翁的连环漫画《王八别传》,把日本鬼子的残酷凶暴和汉奸的无耻卑鄙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黄永玉后来回忆这套连环漫画:“简直妙透了、精彩透了!笔墨挥洒如刺刀钢枪冲刺,恨日本鬼,恨狗汉奸,恨得真狠!而日本鬼的残酷凶暴和狗汉奸的无耻下流也实在难找替身。他想得那么精确传神,用笔舒畅灵活且总是一气呵成。看完这四幅又等待下四幅,焦急心情,如周末守侯星期天,茫然心情是十天半月后的等待。” 《王八别传》先发表于《刀与笔》上,后又在《前线日报》上连载。
张乐平还曾来到诸暨,满怀愤怒地用画笔将日军的铁蹄下诸暨县惨相告于世人:一座被炸毁的石桥,“诸暨东门外太平桥,是极重要的地带,日寇退走时,断后部队将此桥炸毁一段”;“孤儿”,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小男孩,赤裸着双脚,独自坐在荒凉的马路上;“人财两空的酒店老板”,面对废墟,无可奈何;残垣断壁,这里“从前是大富之家”;三个“在残垣断壁中捡拾”的孩子;被蹂躏的妇女,满脸愁云,“心有余悸”;“太平桥毁后民船自动搭船维持交通”;“收复诸暨后不到10天,市上已开始复兴工作”;“生活在瓦砾上一群”,已经不屈地忙碌起来——诸暨没有屈服,诸暨在废墟上新生! 在此期间,张乐平还陆续发表了连环漫画《抗战序曲》、《阿福从军记》等以及《它污辱了我们五千年的文化》、《这一槌的滋味如何》、《“皇军”妻子们的悲哀》等作品。《抗战序曲》中,勇士们失去家园,要与日寇誓死一搏;《阿福从军记》中,阿福本无意抗敌,可种种惨绝人寰的事实,唤起他人性的良知和民族的尊严,使之加入抗战的洪流……
张乐平后来回忆起抗战时的情景,不无感慨地说,漫画宣传队创作的作品“当时贴遍江南城镇街头,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回想当年我们在警报频仍中闭窗秉烛作画的情景,至今犹觉热血奔涌……我这个漫画兵从1937年画到1945年,经历了抗战的全过程,武器就是一支画笔。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作品,虽不成熟,笔底感情却是真挚的。激于民族的义愤,我们曾以苦为乐,不负祖国的托付,尽了自己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