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红色文化 传承 实践 老兵
摘要: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盛世年华,勿忘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队长陈佩的带领下,来到文化古城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探寻当地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正文: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与灵魂。当历史车轮驶进21世纪,“红色文化热”再度兴起,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歌会等含有革命年代独特内涵的红色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7月15日至18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盛世年华,勿忘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队长陈佩的带领下,来到文化古城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探寻当地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实践小分队第一站来到“文化古城”西安,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人事已非,遗址均在,队员们刚下火车就被那古老的城墙深深吸引,满怀敬意的踏上了寻访革命旧迹之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付出的牺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大无畏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去学习。
随后队员们来到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共商国事的地方,兵谏亭。肃穆严谨的氛围使队员们犹如身临其境,切身感受着他们舍己为人,为国家着想的精神,我们不禁为之动容,并下定决心培养自己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次日,小分队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的延安,自然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奠定了“革命圣地”的基础。首先,队员们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时曾指出:“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革命烈士们留下的旧物,真正的意识到当时红军们以及老百姓们的生活之艰苦;参观了不同时期的文献,照片,枪支弹药,人物雕像,切实的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了解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被他们的智慧和无私的付出深深折服。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老兵们曾经手握钢枪,奋不顾身的战斗,如今年迈的他们,忍受着战争遗留的病痛,孤独的居住在敬老院中。为给老人们些许温暖,17日,小分队来到延安八一敬老院,与老兵们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伟大、无悔的爱国热情。交流中,他们表示青年人一定要有信仰,有梦想,要永不服输,树立恒心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祖国栋梁之才。
18日,实践小分队到达革命纪念地枣园。枣园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也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那展出的815件珍贵文物,一间间朴素的窑洞,窑洞里简陋的陈设,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她的访问记录中曾写到:“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伟大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阴暗潮湿的窑洞里废寝忘食,用超乎一切的意志力,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神话,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全方位的提高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