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西路军鏖战永昌》(十)
策应西安事变,配合河东主力行动
正当西路军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为策应河东红军主力行动,与优势之敌浴血奋战时,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全局改观,西路军的行动,也由策应河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而转到配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上来。
12月15日,军委主席团电告西路军:“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加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并准备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12月18日,军委又命令:“你们的任务应基本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两州。”西路军遵照命令,调整部署,准备西进。
12月19日,国民党亲日派头子何应钦指挥的“讨伐军”已进抵潼关,准备向西安发起进攻,张学良建议由河东红军出击胡宗南部,以巩固西安侧后方安全;西路军以一部兵力东出靖远,牵制马家军及毛炳文部。12月20日,中央军委命令西路军东返。12月24日,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在整个战略方针上来看,西路军以东进有利,而利我主力在东边放手打仗。张学良急盼你们来,答应在兰州补充子弹、被服。”“正式命令一两天内下达,徐、陈电告意见”。12月25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复电军委主席团:“目前时局的开展,西路军利于东进,我们当坚决执行此任务。”电报要求东北军运送一批弹药,配合西路军东返。12月26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抗日条件,在张学良陪同下回到洛阳。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亲日派以何应钦为首,调集重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大批“讨伐”军逼近潼关,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之势。中共中央除了在西安周围部署红军主力准备抗击,也把西路军作为一种牵制和威慑力量,以消弱国民党军队从西面对西安的威胁。西路军为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东返和西进军事行动中耗时数日。
蒋介石回南京后,违反协定,拒绝从陕甘地区撤兵,并扣押张学良,重新部署兵力紧逼陕甘,拟进攻西安,又有重新爆发内战的可能性。西路军已进至临泽、高台一带。中共中央鉴于黄河以东的紧张局势,又令西路军暂停西进,准备东返。此举对粉碎蒋介石的内战阴谋起了一定的配合作用。
对于西安事变,青海军阀马步芳和河西军阀马步青持坚决反对态度。马步芳、马步青共有正规军三万余人,民团武装10多万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驻扎在黄河两岸,紧紧尾随西路军的中央军杨德亮旅,进至同心城、七里营一带的胡宗南部、关麟征部,进至会宁、静宁一带的毛炳文部、曾万钟部等,总人数在10余万。一旦内战爆发,这些部队将给集结在西安附近的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造成极大威胁。
由于西路军在永昌、山丹一线浴血奋战,不但马步芳、马步青的3万多正规军和10余万民团直接投入战斗,也牵制了蒋介石的10多万嫡系部队。西路军牵制了黄河两岸10余万敌军,大大减轻了西安的压力,对稳定西安事变后的形势起到有力的策应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