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成都十大古镇之一,一个山峦叠翠、温柔娴静的秀美之地。一百多年前就因法国天主教徒洪广化的到来和上书院的建立而带上神秘的异国风韵。现在的白鹿正是以其独特的中法风情格调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留恋于这里的各色城堡、鸢尾花香和山谷美景。而在茶余饭后,一个老兵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加入远征军,开赴抗日战场
他叫张志航,今年已经年满93岁,住在白鹿社区背后的山边。
他家祖上也是明末清初来到四川的。咸丰年间,他的爷爷带着家人来到了白鹿这个地方。为了家人的生活,他爷爷那辈人在白鹿老街一带的山上,靠租地种庄稼过日子,佃户没有房子,在当地租房度日。后来,在一个山湾里修了房子,这个地方也有了地名:张家湾。爷爷在他几岁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太深。父母养了他们三兄弟,期望他们几弟兄能够读书,这在普通农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很幸运,去了成都一个教会办的学校读书。这个学校在成都平安桥附近一个叫做平安巷的小街。他在那里读书六年,因日本飞机轰炸成都,只好回到了山乡白鹿。
他记得很清楚,读书的学校有一道不高的土墙,那边是一个空着的菜地。日本的飞机专门朝有房子的地方丢炸弹,他们这些读书的学生听见防空警报,便翻土墙,到空旷的菜地躲飞机。那时候,成都这座城市里的人经常躲飞机,人心惶惶,也不知道日本的飞机究竟来不来,只要是警报响了,便跑出房子去找地方躲炸弹。为此,学校也停课了。有一次,日军竟然派出108架飞机轰炸成都。在盐市口、少城公园几个地方,都死了很多人,他还去帮着搜捡尸体。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一谈起此事,张志航就义愤填膺,心中燃起一腔怒火:七十多年来,那些惨痛经历,他都还记忆犹新。
1943年8月,他回到白鹿。当时,他的二哥在三河店国民小学分校当校长,他便步行到那里教书,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日本人的罪行。
1944年3月,政府号召知识青年参加青年远征军,去缅甸抗击日本鬼子。22岁的张志航得知消息后,立即跑到乡公所写下要求参军打日本鬼子的书面申请。半个月后,他和另外11名白鹿同乡在成都凤凰山机场,坐上飞机飞到昆明,正式加入了抗战远征军。在昆明远征军后方基地,他们怀着报效祖国的坚强信念,每天都卯足劲,接受着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到处打听前方战事,并向军官们嗓囔着要上战场痛击日军。训练结束后,张志航被分配到了炮兵大队,在一个连队当文书。但是他也时刻准备,去缅甸打击日本鬼子。后来,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向日本扔下的两颗原子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提前取得了胜利。
那段浪漫恋情是他一生最甜美的回忆
1945年10月,张志航又回到白鹿乡下,开始了做农活的生涯。他从小喜欢唱歌,也跟着下书院的牧师学着音乐谱曲。当时,下书院有个成都来的教徒在那里当管事,自然也认识了他,觉得这个小伙子长得还挺帅气,便让在成都的女儿来到了白鹿。
“情人眼里出西施”——当这位成都姑娘亭亭玉立地站在他面前时,两眼的目光瞬间便被她秀丽端庄的容貌和一对会说话的大眼所吸引。英武帅气而又知书识礼的张志航自然也倍受姑娘的心仪。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俩人相识后,白鹿的老街、河边以及教堂、山林,都留下了这对年轻人牵手踱步的浪漫身影。在和我们交谈时,张志航一提及这位成都姑娘,埋藏在心里的那丝惊喜和满足就会从眼里表露出来。他说自从和她相识,便与她厮守一生,终身为伴。妻子在生活困苦以及他受到磨难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和他一起担当生活的担子。在她离去以后,他一直保留着一张照片,那里面有他、妻子、长子、岳母、岳父、侄女以及一个他抚养长大的孩子。
我们问他为啥会抚养一个孩子。他说,那个孩子是简阳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其父亲带着三个娃娃,日子过得真的很不容易。他接过来继续抚养长大,还成了家。如今,那个孩子的后人在外地工作,还不时会来看望他。他自己有三个儿子。说起自己的家人,张志航总是带着一种甜蜜的笑,尤其是自己的妻子。那段浪漫的爱情,成为他自己一生中最幸福、最甜美的回忆。
乐观是他健康长寿的秘诀
我们去采访张志航时,他正在家里练习毛笔字。他与一般老人一样,长得清瘦,步履稍有些慢,但仍是耳聪目明,说起话来,给人感觉是语速不快不慢,说起往事,还能记得那么清楚,难以想象他已经是93岁的高龄老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