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短篇小说《红嫂》,在山东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64年,刘知侠又将小说《红嫂》改编成现代京剧《红嫂》;同年8月,山东省京剧团进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后来,中央芭蕾舞团将“红嫂”故事移植成一部四场芭蕾舞剧《沂蒙颂》。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沂蒙颂》并在全国公映。借助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倾力打造,“红嫂”名声大震,成为沂蒙妇女拥军爱军模范群体的代称。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说《沂蒙颂》的“红嫂”原型是明德英。这次在临沂聆听有关情况介绍后,我应该修正以前的看法,因为“红嫂”是以明德英为主要原型的艺术形象。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沂蒙山区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红嫂”,既有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伤员的明德英,也有送儿参军的“模范军属”王步荣,还有精心抚育革命后代的王换于、祖秀莲,更有拥军支前的模范“沂蒙六姐妹”,以及李凤兰、梁怀玉、孙玉兰……当年沂蒙山区的广大妇女群众,不分昼夜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传情报、抬担架、救伤员,全力支援前线,她们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沂蒙“红嫂”。“红嫂”已成为沂蒙精神的象征性标志,成为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勤劳勇敢、倾情奉献、爱党拥军的沂蒙女性共同的名字。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沂蒙人民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不断开创新局面、铸造新辉煌,有力推动了沂蒙山区的历史性巨变。1995年,临沂市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04年,临沂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临沂市还先后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看如今的沂蒙大地,处处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革命老区展现出科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沂蒙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以沂蒙精神激励斗志,与时俱进开拓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这首诞生于沂蒙山区、歌颂沂蒙秀丽风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沂蒙山小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优美深情的《沂蒙山小调》被传唱了60多年,相信依然会和沂蒙精神一样,被一直传唱和传承下去。
一次临沂行,一生沂蒙情。临沂之行于我来说是一次朝圣之旅、寻根之旅、寻梦之旅,在这里让我受到了沂蒙精神的洗礼。蒙山沂水的血与火、情与爱,让我铭记在心、永难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