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湖北红安2015年3月4日电(周少怀、袁锋、李春华)3月3日,沈泽民烈士外甥刘秉宏、刘竞明,蔡申熙外甥王文红、蔡钜虹,以及成都、武汉等地原红四方面军将领后代一行13人,专程来到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两位烈士墓地前,敬献花篮,鞠躬默哀,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寄托革命后代的无限哀思。刘秉宏、王文红一行还参观了黄麻纪念园、七里坪长胜街和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红安县领导、黄麻纪念园管理处主任吴文杰以及黄麻纪念园、七里坪镇和红安将军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同志陪同扫墓和参观活动。
沈泽民烈士
沈泽民(1902年—1933年)
1900年6月23日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1921年4月,由兄长茅盾介绍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第一批党员之一。1924年1月13日,在上海全体党员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委员执行委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中共自己办的第一张报纸《热血日报》编辑。1925年10月赴苏联留学,1930年10月回国。1931年1月7日,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被任命为中央宣传部部长。5月,受党派遣和夫人张琴秋共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5月6日,被任命为鄂豫皖省委书记。7月,代理中央分局书记。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1月20日,主持召开省委最高军事会议,作出一系列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12月29日,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决定重建红25军。1933年11月20日,在湖北省黄安县(即今红安县)天台山病逝。
沈泽民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新文学事业的贡献和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功勋,永远为人民所怀念。当时,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文学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革命战士,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大学”改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并由沈泽民生前挚友瞿秋白同志任校长。全国解放后,红安县县委、县政府为了缅怀先烈,在红安县烈士陵园修建了沈泽民同志陵墓,董必武副主席亲笔题写了“沈泽民同志之墓”的墓碑,让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功勋永铭于人民心中。一九九七年,沈泽民同志的家乡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沈泽民文集》, 陈云同志生前为文集题了书名。
蔡申熙烈士
蔡申熙烈士
蔡申熙(1906—193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起义部队师参谋长,红15军军长、4军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杨军校校长、第25军军长等职。其革命生涯虽短暂但轰轰烈烈,成为了革命事业中永恒的丰碑。[1] 蔡申熙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
1932年7月,因张国焘推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严重受损。他于危难之际任第二十五军军长,重整部队参加反“围剿”作战。同年9月率部担负掩护红四方面军西撤的任务,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以西)河口地区战斗中,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作战,后被救护队送到红安二程区(现为上新集镇)黄才畈,在他最后时刻对妻子曾广澜说:“广澜,不要难过,革命哪有不流血牺牲的。女儿萍迹才3岁,她需要你照顾。你要坚强,要永远跟党走。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直至壮烈牺牲。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这样写道:“蔡申熙同志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向沈泽民烈士墓敬献花篮
向蔡申熙烈士墓敬献花篮
沈泽民烈士外甥刘秉宏(左二)、刘竞明(左一)
蔡申熙烈士外甥王文红(左)、蔡钜虹
刘秉宏接受电台采访
王文红接受电台采访
黄麻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参观黄麻纪念园
参观黄麻纪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