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水塘镇羊场村,我们返回紫云县城,追随右路中央红军疾进云南的“弓弦”路线,继续西行,寻访红军当年渡过北盘江的渡口(在镇宁县、贞丰县、望谟县交界处)。
行驶路线:我们从羊场村出发,重回紫云县城(松山镇),沿当年右路红军红三、五军团的“弓弦”路线,一路向西,到北盘江边寻访红军当年的渡江地点。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水塘镇(羊场村)[S209省道]17km→紫云入口上[S50惠兴高速路](往兴义方向)53km→坝草出口下高速路向北10km→坝草红军渡江纪念碑10km→重回[S50惠兴高速路](往兴义方向)21km→贞丰出口下高速路9km→贞丰县政府4km→岔路口左行[S309省道](往白层方向)17km→白层大桥
红军足迹:(红军长征过贞丰县)
1935年4月14日,已到达贵州安顺县鸡场、杨武一带宿营的红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根据13日夜中央军委的行动部署组成右路部队。
据贞丰县史志征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编写的《红军长征过贞丰》一书记载,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趁敌人慌乱之机,从贵阳、龙里之间越过湘黔公路南下西进,在连克惠水、长顺、紫云等县城后,于4月16日开始进入贞丰县境内。
红军进入贞丰境内大致分为右、中、左三路大军推进。4月15日,担任先遣任务的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在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参谋长蓝国清和政治部主任王平的率领下,到达镇宁县的江龙一带,接到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于明日中午十二时赶到北盘江、控制渡河点,并架起浮桥,掩护主力部队过江”“同时占领白层渡口”的命令后,十一团连夜赶到北盘江畔的坝草,在打退妄图阻止红军渡江的敌人后,16日下午,在江边架起了一座两米多宽的浮桥,准备迎接红军主力过江。
4月16日晚,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命令十一团主力立即出发,“沿西岸进占太平街(今平街乡),逼近花江铁索桥,牵制关岭、募役(今花江)安顺一线之敌。”接到命令后,十一团兵分三路出发:二营经花干、干龙洞、木场反背、哈坡、新寨到者相;三营走太平桥、经下东妹、到哈坡与二营汇合到者相;团侦察排沿江而上来到坝草上游的董箐渡口,并控制和警戒该渡口,防止敌人从镇宁六马偷袭。团侦察排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也赶到者相与本部汇合宿营。
4月17日,红三军团主力通过坝草浮桥到达坡扪,部队一边休整,一边做好进军贞丰县城与中路军汇合的准备。18日,十一团分别占领了平街、营盘、箐门口等地,并与关岭援敌占据的法郎隔江相望,并形成对峙局面,导致敌军不敢渡江阻击,有力控制了铁索桥,确保了红军主力部队西进的安全。
4月19日晚,我军主力全部渡过北盘江,三军团长彭德怀命令十一团立即撤退,迅速通过兴仁一线,尾随军委纵队行进。
4月20日,十一团三营撤离平街向兴仁进发,二营和团侦察排也离开箐门口进入兴仁,尾随中央军委纵队行进。
中路大军是指红五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前梯队。17日,红五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前梯队从岜便出发,分两路行军,一路经岜怀到坝草,从坝草浮桥渡江,经坡扪、坝桥、岩鱼到贞丰县城;另一路从白石坡经下纳瓮到上纳瓮到纳腊和许妹宿营。18日清早,红军分别从纳腊、许妹出发,途经里外、新寨等地,上午抵达白层渡口后,主力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经郭家坟、凉水井、白岩垭口、马槽井、油榨房进入贞丰县城;另一路经毛安、福压、核桃树进入贞丰县城。
4月19日,红军通讯连和后卫部队离开贞丰县城,连夜行军赶往兴仁。等待防守平街、花江铁索桥的红三军团十一团二、三营部队汇合,一道尾追主力部队行进。
左路大军由红一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后梯队组成。17日,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为先遣团从羊架(时属于贞丰县境)经板莫到包包树,军委纵队后梯队和二师到羊架,其余部队在斑家屯一带宿营。18日,先遣团到达北盘江边的谭龙、者坪,并立即在者坪架设浮桥,迎接左路红军主力渡江。
4月18日傍晚,左路红军主力源源不断渡过北盘江,直到19日中午,部队过江进入贞丰县的弄羊、大湾、者央一带宿营,并分成若干路向前推进:一路经谙老、鲁贡走坡艾垭口到大河田宿营;一路经巧年、牛棚等地进入册亨县坡坪;一路经洛六、沙坪等地进入册亨庆坪;一路经板昌、尼罗、烂泥沟等地进入册亨的洛凡、者王和庆坪等地。
1935年4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分别由坝草、百层、者坪等渡口渡过北盘江,攻占贞丰、关岭、安龙等县城,然后进入云南。我想,能够到达这几个渡口。
我们按照当年中央红军右路的“弓弦”路线走高速路疾进,很快到达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良田乡坝草村。这是一个布依族村子。
在村外的坝草渡口立着红军渡江纪念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安顺军分区、中共镇宁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渡过北盘江,于2006年8月1日在此竖立的。
如今的坝草渡口不再用作渡河,人们都改走更方便的桥梁。今日的坝草渡口水势平缓,北盘江江水碧绿。
1935年4月15日傍晚,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在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和政治处主任王平的率领下担任先遣任务,到达坝草时,群众已躲进山林。红军见寨中无人就来到北盘江边,探察地形和准备武装渡江。在无船只、无竹筏、无人了解水情的情况下,参谋长兰国清和几位懂水性的战士下江试泅,正当战士们下水划游时,江边有人喊道:“红军快游回来,前面有旋涡,去不得!”
带头喊话的人叫王凤昌,一位五十多岁的坝草布依族老人,同时还有二十余名青年。团长邓国清和代政委张爱萍迎上去,询问如何过江。随后,王凤昌老人及布依族青年们带红军来到一个叫花滩的地方,这里水浅,能徒涉到北盘江对岸。花滩虽易徒涉,红军大部队要一起过江就困难了,决定搭桥过江。先遣团首长把这一想法告诉王凤昌老人,问他行不行。老人沉思片刻,说:“行,我们寨子有二十多户人家,家家都有装粮食的囤箩、有门板,还有大斑竹,把囤箩装上石头,把斑竹捶绒,搓成绳索拴好,再用木板搭上,不就是桥了吗?”
红军采纳了村民王凤昌老人的意见,把村民盛装粮食的囤箩腾空,送到江边装上石头,再沉入水中,把斑竹捶绒,搓成斑竹索,用斑竹索将囤箩串起,两头固定在岸边的岩石上,再铺上村民们撤下家里的门板,就这样,渡桥架成了。搭建渡桥时,坝草的布依族群众背囤箩、抬门板,和红军一起架桥。
4月16日,红三、五军团部队便由此顺利渡过北盘江,由镇宁县跨进贞丰县境。
红军渡江纪念碑上的浮雕表现了当年军民一起搭建浮桥的情景。
坝草红军渡江纪念碑的碑文: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军四渡赤水后,南渡乌江,兵临贵阳,迫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红军诱敌东向,遂挥师西南,破敌防线于贵阳、龙里间,连克青岩、惠水、长顺,迅即进占杨武、江龙、猫营。为抢占先机,十四日,红三军团十一团(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直插坝草,为中央红军渡江作准备;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苏振华)佯攻镇宁,掩护主力南下。红军所到之处,为贫苦百姓送钱送粮、深受爱戴。十六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与弄染布依族首领陆瑞光签订了“反蒋协议”。坝草布依群众背囤箩、抬门板,帮助红军架桥。十八日红军主力于坝草、白层顺利渡过北盘江,赢得了近逼昆明、抢渡金沙江的有利战机。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渡过北盘江,特立此碑,以昭后人。
时任十一团政治部主任的开国上将王平1992年在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徙涉花滩渡口的——红军裸渡北盘江:“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红十一团于第三天中午到达北盘江。北盘江是珠江的上游,水面约有二百米宽,水不深,流速平稳。我们看水势可以徒涉,于是侦察排和第三营的勇士们脱得光光的。一手举着枪,头顶着子弹、衣服和背包向对岸徒涉过去。”“刚登上对岸的山头,侦察排就发现敌人正从山的背面拚命往山上爬。真是险啊,如果我们过河晚一步,山头就被从贞丰开来封锁渡口的敌人一个团占领了。这时侦察排和三营的同志们什么也顾不上,连衣服也不穿就从山上压下去,光着身子(把敌人)追出二十里地,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都非常惊奇。”
当时,十一团团政委张爱萍命令团侦察排和三营的高个子先涉水过江。“个子高的跟我来!” 十一团三营七连指导员蔡爱卿把衣服一脱,高举驳壳枪跳下水去。接着,团侦察排和三营的高个子们也纷纷跳下水。走到江心时,蔡爱卿负过伤的腿,由于冷水的刺激突然抽筋,难以忍爱的疼痛牵动着他的每一根神经,他仿佛觉得自己在渐渐地下沉。但想到团首长交代的任务,务必迅速占领对岸那座山峰,才能控制渡口,掩护大部队过江,决不能让敌人抢占先机。他咬了咬牙,猛地一蹬,伸直腿,拼命地向对岸游去。带领战士们快速登上西岸,向山上飞奔。刚跑到山顶,就与敌军遭遇了。勇士们迅速将手榴弹扔下去,将先头敌军打垮,但敌人随即又冲上来。此时,三营主力也已赶到。全营集中机抢一阵猛打,然后,又排山倒海般地冲下去,很快将敌人击溃。后据俘虏供认,他们是驻贞丰城的黔军一个团,奉命开来这里抢占渡口,阻止红军过江。张爱萍听后高兴地说:“好险呀!如果敌人早到十分钟就麻烦了,幸亏我们抢先了一步。”
这场战斗叫做坡扪(坡门)追击战——1935年4月16日,徒涉过北盘江的红军奋勇爬上坡扪寨旁的山头,先敌抢占了制高点居高临下开火,击毙4名敌军,百余名敌军仓皇向木耳山方向溃逃。
北盘江的这个浅滩距离白层渡口大约20多里。十一团一营即顺江而下,去控制百层渡口。
离坝草村不远是良田乡板袍村,村中有红军强渡北盘江指挥所旧址。板袍寨是一个布依族山寨。1935年4月16日,红军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率三军团第十一团为先遣团抵镇宁良田乡境内,李富春及其指挥机关驻扎在这个寨子的杨登奉(杨登凤)家。李富春在这里是一面指挥先遣团作强渡北盘江(进入贞丰县境必须先渡过北盘江)的准备,一面作好接应彭德怀、杨尚昆的工作。彭、杨经镇宁县沙子乡的弄染、六马乡的板乐后到板袍与李富春汇合,他们在这里指挥右路部队相继开进良田乡坝草集结,并于4月17日经坝草渡口、花滩渡口成功渡过北盘江进入贞丰县境。杨登奉一家当年把房子腾给红军用作强渡北盘江指挥所,后来又冒死收藏了红军布告。
原先我们打算按照红军渡江的方向去另外一个北盘江的渡口——白层古渡。可是,看到从坝草去往白层渡口的道路十分糟糕,遂改变主意,从相反的方向去白层古渡。
我们走高速公路到达贞丰县城(珉谷镇)。贞丰,秦属夜郎之地,汉代属于同亭两郡,唐属明州,清嘉庆皇帝赐“忠贞丰茂”匾额,取匾额中间的“贞丰”二字,将永丰州改为贞丰州,1913年改为贞丰县至今。
1935年4月16日,红军右路先遣三军团十一团从坝草、白层渡口渡过北盘江后,一营到达贞丰城。4月17日,中路红五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前梯队从岜便分两路出发,一路经岜怀到坝草,从坝草浮桥渡江,经坡扪、坝桥、岩鱼进占贞丰县城;另一路从白石坡经下纳瓮到上纳瓮到纳腊和许妹宿营。18日清早,分别从纳腊、许妹出发,途经里外、新寨等地,上午抵达白层渡口后,主力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经郭家坟、凉水井、白岩垭口、马槽井、油榨房进入贞丰县城;另一路经毛安、福压、核桃树进入贞丰县城。18日,左路一军团一师二团、三团及军委纵队前梯队从纳小出发,经百层渡口渡过北盘江,至贞丰县城宿营。红军在县城田坝街、教场坝等处召开群众大会。并把没收地主富绅的粮食、盐巴、绸缎分给广大群众。
我们寻到县城的田坝街。街上的老人告诉我们,当年红军十一团团政委张爱萍在这里向群众讲了话,但现在街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老房子不多了。
出贞丰县城不久,我们向白层古渡(白层镇)前行。沿着河岸的公路到达白层古渡。
这里是河岔交汇处,江水绿、黄相交,江岸山头上立着纪念碑,高速公路的高架桥穿过山间。
白层古渡位于贞丰县城东面,因河岸有的地方透出白色石头层,得名白层河,是北盘江上游的一个渡口,距县城20千米的北盘江畔,就在白层镇古街的尽头。清嘉庆十年(1869)辟为官渡,是北盘江上最古老的一个码头,属贵州省通往广西、广东的水上交通之一,曾经为四面八方商贾云集的地方,是商品流通交流的一个水上走廊。而且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黔桂锁钥”之称。
因为我们行进方向与红军渡江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我们到达的地点是江对岸,只能隔江看山头上高高竖立的“白层古渡红军纪念碑”,黄色的石砌四棱形碑身和基座,碑身上红色题字。可以看出纪念碑正在维修中,显然,也为了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