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福建连城2015年1月9日电(邹善水)1月7日,在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北大东路275号看到收藏爱好者江娅萍女士首次亮相的一枚木刻圆型红军印章。圆形印面直径5.5厘米、厚3.5厘米。圆形印章有反体“中囯工农红军第一军二师司令部”字样(如图)。林女士介绍,是她先生前不久在本县庙前镇芷渓村一黄姓老人手中获得的。
芷渓村黄老伯向林女士讲起这枚红军印章的来历时有些激动:他爷爷同莒溪镇璧洲村一林姓道士交往甚密。林姓道士经常活跃在连城县连南,长汀县南山,上杭县古田、才渓一带的道观从事道家法事。1934年农历八月中秋节后,在钟复村为一户村民老人仙逝作道事,返回途经松毛岭白叶洋山路时,正听到一阵又一的枪炮声。吓得他浑身只抖,两腿发软,跌坐在一草丛中。只见一批又一批身穿灰色服装,打着绑腿的士兵,有的两人抬一副担架,有的一个人背一个,被抬的或被背的,都满身是血。从他身旁由东向西往钟复村方向赶。这时,一位拐着树枝,左腿血肉模糊、身上衣服被血染红的士兵倒在他身旁,喘着气。见到浑身只抖的林道士,说,别怕,我是红军,你拿着这个包,送给钟复村的首长。说完,全是鲜血的棕色牛皮包掉在地上,闭上了眼晴。过了个把时辰,又有两位满身是血的红军经过,林道士大道胆子递上全是鲜血的棕色牛皮包。林道士挨到天黑又熬了一夜,迷糊中醒来时天已大亮。听不到枪炮声后才坐起身,发现草丛中有一个红木头,一看,是一枚红军印章。“不得了,红军印章怎么送给红军呢?”只好把红军印章包在道士服内,沿着血滴的山路赶往钟复村。找不到一个红军后,找到一处无人小庙躲了三天,才战战兢兢走回莒溪璧洲。一直藏在庙里。到“文革”后期的1978年,才交给交往甚密的黄姓朋友保管。经省文物专家林老师鉴赏后认为,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用樟木刻制的红军印章。
查史料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通称红一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鄂豫皖苏区主力部队之一,前身是1927年11月3日黄麻起义后建立的农民武装。1928年黄麻起义部队整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1929年5月商南起义部队整编为第三十二师,11月独山起义部队整编为第三十三师。1930年春,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成红一军,首任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红一军下辖三个师、一个预备队、一个独立旅,全军共2100余人。第一师师长徐向前(兼)、政治委员李荣桂;第二师师长漆德伟、政治委员王培吾;第三师师长周维炯、政治委员姜镜堂;总预备队,指挥王树声、政治委员曹学楷;独立旅旅长廖业祺。1930年10月,红一军整编为三个师。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李昂茨;第一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李荣桂;第二师师长孙永康、政治委员王培吾;第三师师长肖方、政治委员姜镜堂。1930年冬,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合编为红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