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山原名转头山,按地理风水取名,时间长了就讹化为猪头山。猪头山位于大畈镇下方、富水河南岸,临河而立,海拔百余米。因地势居高,东望慈口方向的动静,南窥富水河过往船舶,西瞰大畈镇,北审白泥及鸡口山(原名吉口山),它像河边上的一个哨所。它脚下的富水河西经西坑潭、七里冲抵达通山县城,东经慈口、阳辛街、阳新县城岀富池口通武汉或九江、南京、上海;往北经白泥、鸡口山到黄沙铺镇、大幕山、咸宁,往南经富有、横石潭、沙店过江西或去阳新县龙港,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红军曾在这里多次与敌人展开争夺战。
猪头山阵地十分险要,敌人常驻守军一个营。1933年白泥苏区反“围剿”确定以猪头山为突破口,夺取猪头山便掌握了主动权。为此,红三师组织一支攻打猪头山碉堡的突击队,由肖克允亲自带领。肖克允抱着炸药包,带头突击,离碉堡五、六十米处,双腿被飞来的炮弹炸断。碉堡没有攻下,但是,敌人慑于红军的勇敢,也不敢再进攻白泥苏区,只好闭门自守,白泥苏区反“围剿”取得胜利。
肖克允受伤后,被战士们冒死救出,抬回白泥谭家祠堂进行抢救。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加之抢救不够及时,终因流血过多,于次日牺牲,为革命流尽了生命最后一滴血。肖克允牺牲后,政治委员叶金波主持追悼会,由谭家武等6位赤卫队员扶灵柩,村中老幼为烈士送行,将烈士安葬在村边。送葬的队伍中,时年七岁的男童谭道敬,因父亲谭家武的缘故,他哭着跟着,见证了事件的全过程。
谭道敬当时并不知道那烈士就是肖克允,更不知道是多大的官。解放后,谭家武才亲口告诉他,葬在许家立嘴的那位烈士是红军参谋长肖克允,并向他讲述那段往事。
89岁高龄的谭道敬讲述这段悲壮的历史后,被村民抬到许家立嘴,指认了肖克允烈士墓。那是村边坐北朝南、向阳的一处缓坡地。村民说,这座坟茔从来没有人动过。
6月下旬,通山县政府办副主任舒克伟、党史办主任王振华,还有民政局的相关同志,笔者也忝列其中,陪同肖克允烈士的亲属代表肖石英、嘉禾县政府办副主任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白泥确认烈士墓。在墓前,肖石英热泪如雨,无比激动,向九泉之下的叔祖诉说思念之痛,寻觅之苦,以告慰英灵。
同日,大家还察看了猪头山战场遗址,碉堡基为河下鹅卵石所垒。昔日碉堡己不存在,但战斗的号角犹在耳边,肖克允带头突击的画面犹在眼前。我不禁联想:如果肖克允不是带领突击队冲锋,只是督战,他就不会牺牲。然而,那也绝对不是肖克允。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这,就是红军指挥员,真正的共产党人,也正是肖克允和无数个像肖克允一样的烈士永垂不朽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