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谱写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六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结出了丰硕成果、收到了良好效益。但是,与红色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相比、比兄弟市区开发利用的实绩相比,六安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少整体规划的引领、科学机制的“催生”,专业队伍缺乏、建设资金不足,等等。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做好“六个结合”,着力谱写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崭新篇章。
(一)四项措施:
1、开展普查、摸清家底,尽快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摸底。在此基础上,邀请功底深厚、层次较高,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团队,对全市“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总体规划。规划要紧密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及省政府刚刚出台的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紧密结合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六安红色文化资源过于分散、开发手段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品牌不够响亮,重物质文化载体的修复建设、轻精神文化内涵的发掘挖掘,重物质文化载体的开发利用、轻精神文化内涵的研究开发等突出问题,画出“线路图”、排定“时间表”,绘就全市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工作的宏伟“蓝图”。
2、凝聚力量、主攻重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大县的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金寨,是六安老区中的“老区”,全国第二将军县、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红色历史更加灿烂,红色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财,精心打造金寨红色历史文化名城、拓展金寨红色文化发展之路,不仅具有培植亮点、做大品牌的显著效应,而且具有示范引导、带动周边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人力、物力上要向金寨倾斜,在资金、项目上要向金寨集中,让金寨这块红色热土更红、红色品牌更靓。同时,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六安红色文化资源,高度概括、加工凝炼“六安精神”,精心打造、大力宣传“六安品牌”,扩大六安的影响力、提高皖西的美誉度;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维护保护力度,加快红色区域的基础建设步伐,努力做到“永久利用”、积极创优开发利用的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优势,着力助推六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凝聚老区人民加快发展、建设小康强大合力。
3、整合机构、壮大队伍,切实有效地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为了集中人力办大事、壮大队伍促发展,2014年8月,金寨县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县档案局(馆)、县革命博物馆4家单位进行整合,组建了新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和“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改革催生了动力、整合产生了效益。一年来,该局的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尤其是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呈现出风生水起、成效明显的喜人局面:红军文物征集工作硕果累累,党史编研工作速度翻番,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丰富多彩,志鉴编辑工作重启新航,档案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工作再上台阶。实践证明,机构整合符合改革大势、有利工作推进,值得大家借鉴和推广。各县区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开动脑筋、使出新招,着力解决专业队伍不强、专业人员不足的实际问题。
4、活化思路、多元投入,着力创新聚资融资的方式方法。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思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投入;二要打破条条框框,吸纳社会资金;三要积极对外推介,实行招商引资;四要制订优惠政策,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二)六个结合:
1、与党史军史研究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印证功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史军史研究,使其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教育。
3、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文明传承功能,加大维护维修力度、加快改造建设进度,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努力打造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经典党课”、“经典培训”,千方百计地让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和凝聚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4、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开发功能,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加快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一方面使红色文化资源深涵的经济开发价值得以挖掘和显现,让其服务于经济社会,推动历史发展。
5、与先进文化建设结合。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发扬光大红色文化。要充分挖掘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的革命意志、浪漫的革命情怀以及鼓舞士气、威震敌胆的红色诗文、红色歌曲、红色民谣、红色戏剧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不畏强暴、百折不挠、忠诚奉献、敢于担当的革命传统;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旅游娱乐、教育信息、网络服务、策划展览、体育竞技等多个行业,让其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当“排头兵”、做“先行官”。
6、与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红色旅游开发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最直接、最快捷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倾心聚力、做大做强,努力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相互融合、浑成一体。要对红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在突出红色文化的同时,兼顾皖西的古色、绿色、白色、金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组合,以便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努力开发“唱红军歌、走红军路、听红军故事”一类的参与型、体验型旅游项目,不断推出红色文化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特色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延伸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切实提高红色旅游收入、扩大红色旅游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