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题诗《冷云等八名同志千古》:“牡丹江畔英雄女,一片赤心照碧波 。辉煌业绩千秋颂,意志忠贞万年歌。”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1915-1938)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自八女献身,云秀至今飘凤影;听一河流响,月清到底觅琴魂。
柳风先生《暗香•八女投江》:“越清秋晚,吊牡丹泪尽,清波流缓。岁月峥嵘,八女投江说仇怨。犹记当年战火,悲故土,家园难转。抗日寇,烈女无援,沉怒水蒙难。当见。雁声唤。倾碧血云天,浩然归返。聚深情愿,魂系中华炬光暖。虎啸龙腾江岸,辉日月,看乾坤变。世有道,天地换,正征途远”。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女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诗词曲联》有瑶境寻梦《金缕曲•八女投江》词:“黑土松寥廓,鹿萦回、林间近水,远邻丹鹤。飞落芦边寻蛙蚧,来到晨辉暮烁。又怎料、风摧残萼。冷梦醒时家破碎,故园离,四处皆漂泊。衔怨恨,奔荒陌。黄花战地香如昨。靥幽兰、年方豆蔻,笑迎尘浊。云月峥嵘从容度,还看娇躯体弱。赴丛钺、悲歌惊魄。春水一泓东逝去,手相牵、笑赴江中约。流滞缓,归山岳”。1938年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以冷云为首的8名女官兵,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宁死不屈。青春报国生无悔,赤帜飘胸死不降。
鲜花祭烈士,忠魂永刻青史。八朵盛开的花朵,有如中天的月桂、出水的芙蓉、吐蕊的金凤。
《词赋曲令》田间识字翁有《 满江红•八女投江》词:“邦国兴亡,正需要、英雄抛血。有八个、青春女子,英姿贞烈。勇斗强倭穿弹雨,敢临深水沉江月。至如今、长使念当年,犹悲切。叹奇志,真似铁。怜怀抱,浑如雪。看红妆队里,尽多豪杰。当日自全民族义,后来应效高风节。树丰碑、故事永流传,安能绝”。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谭锦旭十六行诗有曰:“东北危急,华北危急,巾帼投身救国急。乌斯浑河渡口,与敌千余遭遇。八女无畏,主动迎击,大智大勇护主力。背水作战,弹尽不降,集体沉江惊世纪。国际壮歌高唱,斗争只为真理。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共和国永恒记忆”。用不屈的热血,擦亮了黎明前的黑暗;用凛然的身躯,压倒了凶恶的波浪。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浪花里腾起八位巾帼英雄,化为牡丹江畔八女投江的雕像。
《光明网》转中华诗词学会何云春律《赞抗战英雄“八女投江”》:“投江八女惊东海,巾帼雄姿泣鬼神。黑水腥风掀恶浪,白山细雨祭忠魂。苍天作证云鹏奋,大地讴歌壮士闻。抗日硝烟终远去,流芳万古一昆仑。”壮烈神资彰后世,永垂不朽半边天。如果,那时,她们不选择投江。等待的只有狗狼魔鬼,等待的只有侮辱奸淫,等待的只有惨无人道,等待的只有毒打酷刑。白山黑水芳魂祭,同死同生万马喑。八女投江流尽血,可歌可泣照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