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外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刘建将军夫妇在贵州习水四渡赤水纪念碑前留影。(中红网江山摄)
中红网北京2014年3月19日电(红笔杆)朱德元帅外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刘建将军,最近在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会议时,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案”,认为应当积极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下面就是刘建将军这份“提案”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是光荣而伟大的历史,是教育激励后代的红色资源和宝贵财富。在新形势下,如何把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青少年是关键。习主席深刻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些年,国家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教育取得了很好成效,但还非常不充足、非常不系统、非常不规范,加上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青少年一代实施淡化、丑化、腐化党的历史与形象战略图谋,极力否定、弱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致使有的青少年对党的历史有模糊认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有歪曲理解,甚至对党史、军史存在盲区,这对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和别有用心的势力杜撰历史让出了阵地和空间。这些亟需进一步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谋划,加大利用正史和红色资源对青少年的教育力度,确保党的光辉历史和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丰厚的精神财富、永久的精神丰碑,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坚定理想信念之“魂”。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理想、缺信仰。不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如何繁荣,如果放弃了对理想对信仰的追求,我们的社会同样也会走向沉沦和没落。习主席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形势多么危急,我们党都是高举理想信念的大旗,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经受了各种考验,忍受了各种疾苦,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老一辈革命家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先辈们如若没有信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没有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机”的,它应当不断地被激活。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青少年的信仰信念变得多元,甚至更趋功利化,信仰危机成了严重的现实问题。对此,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蕴含的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的鲜活动生的理性思维信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用先辈们拼搏奋斗的光荣历史激励感召青少年,使大家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坚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能够传承革命历史之“因”。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去”。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创业的历史,反映的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光辉篇章。利用红色资源教育青少年学生,可以让他们认清历史、铭记历史,可以把革命传统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去年习主席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专门介绍了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还谈到甘老将军坚持回家当农民的故事进了他小学时的课文,其深受影响。然而,现在我们却一度把《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一些红色经典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删除,搞所谓的与时俱进、与西方接轨,其实是割裂历史,是淡化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是青少年教育的一种倒退。反观国外,日本人为维护其民族自尊蓄意修改历史教科书,是想告诉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南京的罪行是“莫须有”。还有,许多国家非常注重历史的传承,把苦难历史当成民族财富。以色列政府将每年4月20日定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让受难者的名字、故事、形象深入到子子孙孙心中,激励他们在苦难中奋勇前进。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谈到,一个有信念、热爱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因此,我们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坚持注入红色基因要从娃娃抓起,及早深入进行国史党史军史教育,确保红色基因能够一代代传下去。
(三)能够深扎光荣传统之“根”。红色资源承载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它们对于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砥砺革命意志,激越无畏勇气,高扬革命精神,规范言行举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于构建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些传统和作风历经时代变迁,依旧可以通过红色资源的物质、精神和信息形态来呈现和体现。比如,从毛泽东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从井冈山斗争时期“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纪律中,可以理解红军与老百姓的血肉深情;从延安整风的事件过程中,可以了解党的历史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从“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的民谣中,可以真实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官兵一致的艰苦奋斗之风。通过深入挖掘运用红色资源,可以使青少年重温或再现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人感同身受,使这些传统和作风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中,并从中得到熏陶和升华,逐步形成新时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在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使之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从全国现实来看,红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育人功能价值也没有真正完全地实现。
一是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领导还不够强。当前,社会上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对红色资源价值的全面认识,有关部门对保护红色资源的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很多人对保护红色资源的制度规定不了解,对党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及精神不了解,因而缺乏红色资源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将红色资源与青少年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社会文化中的红色文化份量不足,致使红色教育很难在青少年头脑中生根发芽,有的青少年对党的历史、革命史了解甚少或记忆模糊;有些省市地区虽然建立了红色实践教育基地,但很少有实质性的教育活动,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红色资源强大的教育优势尚未被充分挖掘。
二是红色资源用于青少年教育缺乏创新成效还不明显。主要是运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过于重于形式,只是做外在的宣传,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对红色资源进行实体教育的内容比较少。学校缺乏开展红色资源教学活动的专门课程,没有开发相关的专业教材,教学活动还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单穿插和专家讲座的零散教育,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特别是红色资源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这些资源背后孕育的革命精神本来距离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生活较为遥远,单纯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从而很难与他们产生“共鸣”,导致了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效果与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主要是从国家层面上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制度规定还很缺乏,相关法律规定中没有红色资源保护的条款,致使对红色文物的保护经费和专业人才缺乏,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责任界限划分不明而造成多级管理、交叉管理甚至无人管理现象。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红色资源教育随机性较强,集中性比较突出,逢重大纪念节日开展活动次数较多,其余时间教育较少,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