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革命先驱为挽救陷于危世的中国,他们的志向都是非常高远的,他们绝不会因个人的利益而短视,也不因功利的目的而委琐,他们具有超迈拔群的豪气,具有敢作敢为、为国捐躯的勇气与胆识,这永远令我们后人高山仰止。
此外,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与故乡绍兴的密切关系、1939年3月周恩来在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周氏家族当年的生活场景,再现、讴歌了一代伟人平凡而光辉的一生。纵观故居四周陈列的图片和各种资料,头脑中不禁浮现出一个聪明、睿智、勤奋、爱劳动的儿童形象,总理那朗朗的读书声以及铿锵有力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犹如在耳畔回响。我们敬爱的总理,这一生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一路走来,我们为总理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经历了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那敦厚宽仁、贵和持中、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宽阔胸襟和高超的外交艺术令世人折服;他那为了广大人民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更令世人钦佩。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理,却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甚至没有留下后代,留下的只是我们对他无限的崇敬和怀念……
走出“周恩来纪念馆”南行不到500米,就来到了位于淮安城边附马巷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生前一直不赞成开放他的故居,更反对突出宣传他个人。但他去世后,五洲四海前来瞻仰他故居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以此瞻仰他的高大形象、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耀邦同志于1984年来此瞻仰时题写的“全党楷模”四个大字。周总理的一生,一没留下一分钱的财产,二没留下子女,三没留下骨灰,他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他却又把什么都留下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全党楷模当之无愧。
周总理故居给我的感觉是“两多两少”。房子多,同行的同事就说周总理的家庭条件不错啊,但这恰恰反映出周总理年幼时不因家庭条件好而移其志,而是12岁就外出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之复兴而奋斗;书多,故居的书房里堆了满满一屋子的书,正是这些书籍为周总理渊博的学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具少,周总理一生廉洁奉公应该是从小就受家里这种甘于清贫的影响;人少,故居中的房间虽多,但大多是书房之类的房子,没有仆人的房子,应该是周家从小就教育子女事事亲为,不要依赖或指使别人。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经营未来,周总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会激励和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周总理,中华民族精神的魂灵,人民心中永远的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