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田会议纪会址前
在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
初冬的闽西,依然存留着秋的气息,作为“龙岩市千名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轮训班”第一期的学员,我们第一次穿上红军服装、戴上红军帽、背上红军包和枪支,成为了一名“红四军战士”,“从古田出发,走成功之路”党性教育主题活动在踏上征程的一刻便拉开了帷幕。
几天来,我们穿梭在闽西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追寻当年红四军在闽西的踪迹,在一处处革命遗址前,一首首红色革命歌谣里,一件件苏区档案典籍中,一个个精彩的革命故事里,领略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缅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光辉和悲壮的历史,解读闽西这片神奇的红土地。
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我们首先走进古田会议会场。讲台上方鲜艳的党旗、红色的会标,石印的马克思、列宁画像,房柱上的红军标语,简陋的方桌长凳,地板上残留的炭火烧烤的痕迹……这一切,我们仿佛看到,1929年12月28日那个大雪纷飞的严冬,在这个名为“曙光小学”的宗祠里,一场伟大的会议正在热烈中进行,熊熊炭火映红了毛泽东、朱德、陈毅以及红四军将士们兴奋的脸庞,天寒地冻也挡不住一颗颗火热的心。一个雄浑的声音从这里发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们的原则是什么?党指挥枪……”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可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呀!从此,从古田山凹中喷薄而出的一缕曙光照亮了中国红军和革命的前程!古田会议的圣火,开启了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的光辉起点!
“星星火火,可以燎原”,红色火种传承不息。在距离古田会议会址二里多路的“协成店”,一楼右边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厢房里,1930年1月5日那个夜晚,毛泽东冒着严寒,秉烛夜书,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光辉著作。在文章中,对于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毛泽东高瞻远瞩地预见——“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中国革命严重的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此,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
松荫堂、中兴堂、文昌阁、树槐堂、鸿玉堂、主席洞,虽然经过85个酷暑寒冬,却处处留着铭心的历史烙印。松荫堂的灯光、树槐堂朗朗的读书声、主席洞的书桌……岁月带走了伟人,却带不走他们的思想和光辉,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曲折的战斗故事,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追求真理、对党忠诚的赤子情怀。
“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走进才溪,只见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光荣亭”三个字依旧熠熠生辉,而那小小的亭阁也守护着上世纪三十年代最红色壮丽的一幕。在那火红的岁月里,英雄的才溪人民慷慨地将3000多优秀儿女输送进红军的行列,成为扩红模范。在镰刀和斧头的锻造下,才溪被树为选举运动、生产战线、支前等方面的模范,被授予“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当年在才溪深入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这种甘当小学生,向群众虚心求教的精神,使我们每一位“红军战士”都感同身受。“历史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它照亮了现实,也照亮了未来”。在“想当年”红色剧场上演的《数九春风》、《一元公债券》等一幕幕反映当年毛泽东主席与才溪人民结下血肉深情、才溪人民节衣缩食支援革命的无私情怀等美丽故事,让每一位学员感动得热泪盈眶。
距离红军出发奔赴长征路已有80年,但在红军长征第一村——松毛岭下的长汀中复村,红军留下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红军标语、红军桥、红军街,无一不是记录了松毛岭上那段悲壮与惨烈的历史。遥望松毛岭,青山肃穆,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惨烈的拼杀,仿佛听见悲鸣的枪炮声。我们不会忘记,一位15岁的少年还未脱去幼稚的表情,便和部队匆匆走上松毛岭,在战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不会忘记,一位新婚第二天丈夫,告别心爱的妻子,投入到松毛岭战斗,最后牺牲在这片血色土地上;我们不会忘记,松毛岭下的干部群众,冒着硝烟战火,穿梭在密林深处为红军送粮送衣,最后长眠在战场上……松毛岭一役令人动容,是红军战士们的坚守与牺牲让人看到人性中最悲壮的一幕,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懂得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