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随红军长征的脚步,从广东省境内的五山镇麻坑村向北,重回湖南境内,到延寿(瑶族)乡,这里也是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的地方之一。
行驶路线:离开五山镇麻坑村回头向北,沿[S247]省道经过小垣镇再入湖南省境内,转入[X014/S205]到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参考路线如下(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下画杠数字是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五山镇(麻坑村)[S247]16km→进入湖南境,岔路口左行往延寿[X014/S205]14km→延寿乡政府4km→青石寨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
红军当年在广东境内沿九峰山北行,顺着盲肠小道走进湖南境内。
红军长征足迹:
1934年11月7日,红军左路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一部从麻坑圩出发,经五山镇板岭头、羊古田、龙山坳、沙坪、长老坑等,翻越黄美山进发(黄美山是五山镇和北乡两乡交界处的较为险峻的山,海拔1094米。聂荣臻回忆翻越九峰山实际上是翻越黄美山),向北乡东坑口、上西坑方向进发。当日拂晓,红一师抵达九峰镇浆源,同九峰地方武装发生战斗。右路红三军团主力占领湖南文明圩(镇),中路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及后续部队陆续抵达文明镇,司令部驻秀水,总政治部驻韩田,总卫生部驻沙洲,毛泽东、朱德、陈云等均在文明住宿。其他部队分别在老田村(五一村)、秀水、韩田、沙洲、新东、文市等地宿营。红军停留休整达一周。同时,苏维埃国家银行在文明街、沙洲村两地设立银元兑换处,红军所用的“苏钞”按日兑换,共兑换了3天。红军总部进驻小垣镇大山。下午,红三军团一部从文明镇新东出发,经宣溪、良田进入宜章县小水岭、大屋场、红家坳等地。
11月8日,红一军团命令一师三团为先头,抢占白石渡,掩护全军通过粤汉铁路往湘西方向。一师三团经过罗家渡、田头向湖南宜章白石渡进发,歼灭湘军二个连,于10日攻占白石渡。此时,右翼红三军团已先期占领湖南宜章、良田,左翼由红一军团一部警戒,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等后续部队从五山镇和九峰镇以北顺利通过第三道封锁线。7日、8日,部分红军宿营于沙坪、长老坑(瑶民集聚的长老坑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记载的“徭山”)。二师四团从上西坑出发已先期到达九峰镇与文洞之间的鸦鹊岭警戒,掩护红一军团主力、军委纵队、中央纵队、红九军团等经麻坑、羊古田、龙山坳、豆子坪、山湖寨坳、上西坑、砖头坳等进入湖南境内。红一军团在上西坑宿营2晚。同日,红军在所驻各村召开群众大会,没收土豪劣绅财物,延寿、岭秀、文明等地150余名青年农民参加红军,上百农民为红军当挑夫。左路军一部由小垣走马的羊牯坳与延寿山眉的狗古岭分两路进入盈洞,于水头冲会合,经“四十八崎”抵文明镇上章宿营。当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广东乐昌九峰茶料与国民党独立第三师一个团发生激战(红一军团部分从龙山口羊牯田村进入龙王潭、长老坑、上西坑、桃竹坑、浆源、文洞,并在九峰茶料观音山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
11月9日至10日,红军各军团陆续经湖南文明圩(镇)、盈洞向宜章、郴州方向挺进。抵达上章的红一、五、九军团各一部经长垅达三界圩前往宜章里田。红五军团十四师四十八团和八、九军团一部与尾追敌军在延寿乡激战3个小时,待大部队通过延寿后赶往文明。红军总部从小垣镇移驻文明圩。10日,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在乐昌回头渡过武江河,占领白石渡。
红军长征途经广东乐昌境内为时9天,先后经五山镇的坪田、山溪、麻坑、小王山、大王山、长老坑、石下、大乐,廊田镇的羊古田,九峰镇的浆源、茶料、文洞、风门坳,大源镇的百丈岭、文明,北乡镇的上西坑、桃竹坑,白石镇的油铺、涧水、三界墟,黄圃镇的塘村、紫溪、新塘,坪石镇的罗家渡田头,梅花镇的梅花墟等地。
11月11日,大部分红军仍驻湖南境内文明圩。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任命罗迈(李维汉)为文明圩卫戍司令,负责分配宿营区域及维护地方秩序。中革军委发布嘉奖令:“赞扬三军团长彭(德怀)、杨(尚昆)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郴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并要求三军团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保证野战军全部通过封锁线。同日,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在延寿乡官亨厚昌设立作战指挥所,并抢占延寿附近的青石寨制高点,与尾追敌军的战斗白热化。红五军团一部驻守百丈岭、钩刀坳、东山桥一带,阻击县城、延寿乡追击之敌。红一、九军团主力则经百丈岭向文明圩急进。同日,红一、九军团在广东乐昌白石渡砖头坳与国民党叶肇师、陈章旅、李汉魂师激战,经数小时恶战,将敌击溃,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11月12日,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仍在延寿简水、东寿、官亨、下杨一带阻敌;红八军团二十一师、红九军团二十二师在岭秀八里坳、钩刀坳、东山桥一带与国民党湘军陶广部两个旅激战,阻止其尾追红军,掩护行动迟缓的辎重运输大队过境。至黄昏,两路红军阻敌任务完成,向文明圩方向转移。
11月13日,原驻文明、盈洞等地的红军各部陆续开拔往宜章、郴州方向。一军团一师在坪石、白石渡间,二师在香树下、塘村间。红五军团十三师1500余人在水阳、东山、百丈岭构筑第二道阻击线。湘军第六十二师尾追红军至该地,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激战到傍晚,红军阻敌任务完成,主动撤离阵地,经文明向宜章赶追大部队。至此,中央红军8万余人、历时16天,全部过境湖南汝城。
我们到延寿乡,是奔着延寿阻击战遗址和青石寨的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来的。
在延寿瑶族乡政府,年轻的乡领导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的队旗上又加盖了一个印章。
延寿乡先后有不少人参加红军,时任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湘民(李涛)和中央军委三局局长宋裕和都是此地人,长征途中,他们匆匆过家门而不入,无暇会见亲人。
红军的遗迹遗址不在乡政府所在地,我们去往青石寨。官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我们往昔日的战场走去。
史料:延寿阻击战
1934年11月,在湖南汝城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中央红军取得了苏仙岭、濠头圩等几场战斗的胜利,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延寿,往文明圩移动。通过延寿后,红军机关、后勤部队的大批骡马、辎重拥塞于延寿至岭秀、盈洞20余里长的山间小道上,行动极为迟缓。
11日,国民党粤军陈济棠部独立第二师、独立第二旅与独立第三师、独立第一旅分别从广东城口、江西大余出发,已尾追红军至延寿简家桥、中洞、九如、桑坪一带。
为了给行动迟缓的红军部队争得时间,担任红军全军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不得不拼死阻敌,抢占了下杨村后面的维堆山和狮形岭,与追敌召开激战。
当天,驻汝城的湘军陶广部也派其一部经外沙磻溪赶往山田坳尾追红军,汝城县胡凤璋保安团则渡过了延寿河,从下杨铜田抄小路向红军偷袭。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受到了国民党粤军、湘军优势兵力的夹击。战斗极为激烈,从傍晚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敌军多次进攻,均被红军击退。
次日,敌军不断增援,粤军第二师第五团叶肇部也由大坪追击红军到了延寿,并与湘军第六十二师会合,然后兵分两路向红军攻击。红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下杨、寿水一线小山头作背水一战,死死守住俯控延寿江的制高点青石寨。敌人向制高点多次发起猛烈进攻,战斗更为激烈,双方反复争夺,制高点几经易手,战斗呈白热化。敌恃强大火力曾一度夺占了青石寨,筑起碉堡和防御工事,向正在涉水过江的红军疯狂扫射,一批批红军战士倒下,尸横河畔,血红江水。万分危急之际,军团长董振堂猛吼一声:“跟我来!”手端机枪,率先向山头冲去,战士们紧跟其后,奋勇争先,再一次夺回了青石寨制高点。
经三天三夜血战,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终于掩护红军后勤辎重队伍全部过境。红八军团二十一师、红九军团二十二师、红五军团十三师则在岭秀八里坳、钩刀坳、百丈岭一带修筑工事,以居高临下之势阻击数倍于自己力量的湘军。13日黄昏,掩护任务完成,担任掩护任务的红军部队且战且退,经文明向宜章追赶大部队。两军退后,当地群众将红军战士的尸体掩埋,在青石寨山下建立了红军墓群。
延寿阻击战对国共双方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共产党而言,延寿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具有标志意义一仗,并且中央红军开始甩掉包袱(辎重)轻装上阵;对国民党而言,弄清了红军战略转移西进湘西的路线。此前,蒋介石行营命空军侦察红军动向,总是摸不到头绪,蒋介石认为延寿战役是弄清红军情况最有意义的一仗。
我们眺望昔日的战场。
青石寨是一座不大的山包,但突兀于谷地,俯瞰山下的延寿河,山上的工事隐约可见,周边无险可守。
延寿中学的李世道老师是时任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湘民(李涛)的侄子,熟知当地红军长征历史,他说,延寿那一仗,红军牺牲了2000多人,很多红军战士就倒在延寿河里。他非常沉痛地接着说,第二年枯水时,河床上就露出了累累尸骨,顺着下游的河床都是啊……!
如今,在青石寨的山脚下一百米处,还有一座用泥土垒成的椭圆形的墓,墓碑上刻着“红军墓”三个字。
作为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一个标志地,在这里竖立着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