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兰考,让人对上个世纪这里曾经出过的两个著名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是在这里病逝在县委书记任上,今天仍被作为全国共产党员楷模的焦裕禄,另一个则是几乎让人遗忘了的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人物、著名木刻家刘岘。
因为自己对传统艺术知之甚少,所以,一直对木刻艺术家刘岘的名字十分陌生。走进兰考县文体局、文管所大楼前,首先引入眼帘的彭真副委员长题写的馆名:“刘岘纪念馆”。楼下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为刘岘的题字:
“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欢看木刻。刘岘同志来边区时间不久,已有了很多作品,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
陪同我参观的兰考县委原常委、副县长徐朝钦告诉我,毛泽东题字墨迹原件字幅约一尺宽,一尺半长,是遒劲的毛笔字,现存中央档案馆,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为艺术家题写的字。当年,毛主席的这一题字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和陕甘宁边区传开后,鼓舞了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们。
刘岘纪念馆原来在焦裕禄纪念馆老馆,徐朝钦在兰考县分管文化旅游工作时,把该馆迁到了县文体局楼上,落实了展陈经费,争取了机构编制,配齐了馆长和管理员。这个纪念馆尽管看起来还比较简陋,但是里面布展出来的上百幅木刻作品、书法作品、油画作品,都是生前刘岘先生捐赠给家乡兰考县的艺术瑰宝。
1915年,刘岘生于河南兰封县(今兰考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他4岁读私塾,5岁描摹唱本中的戏曲人物。1932年,他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并自学木刻。
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大力倡导新兴木刻。1933年,刘岘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内,鲁迅与刘岘来往信件达51次,其中,刘岘致信鲁迅37次,鲁迅给刘岘回信14次。可以说,鲁迅的思想、精神、作风引领了刘岘一生的创作和人生道路。
1934年7月,刘岘考入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日本著名版画家平缘运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刘岘激于爱国热情,终止学业,慨然回国,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在开封举办了《抗日宣传美术展览》。他非常明确要用雕刀做武器,为祖国而战斗。
1938年,经河南省委介绍,刘岘与夫人王卓君一起参加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驻扎在豫鄂边游击根据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在彭雪枫的领导下,刘岘在有“小延安”之誉的竹沟镇创办了拂晓剧团、拂晓木刻研究会。同时,他还创作了《巩固团结,抗战到底》《侵略者来了》《予侵略者以打击》《保卫黄河》《伏击敌火车》等几十幅反映军民抗日的木刻作品。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参与者、开拓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重要木刻版画艺术家,刘岘参加了这次会议,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此后,他的作品在取材、造型和运刀技巧上,都更为成熟,更富有民族特色,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狼牙山五壮士》《荷淀袭敌》《反扫荡》《白洋淀上》等成为这一时期刘岘的代表作品。
建国前后,刘岘的版画有了新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解放军的英勇,建设者的辛勤,志愿军的战斗,农民的耕耘,新生活的场景,新农村的美景,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在刘岘纪念馆,展出了他精心创作的《建设新中国》《欢迎解放军》《斗争恶霸》《抗美援朝》《黄河新貌》《移山造田》《万里雪飘》《长风破浪》等优秀作品。
为中外伟人、领袖、名人、英雄画像,也是刘岘历来的“拿手好戏”。刘岘最早的版画是一帧马克思的木刻像,那时他刚满17岁。艺术家有选择描写对象的自由,那么当初刘岘为什么单单选中了马克思?就这样,一幅肖像宣告了自己艺术理想与人类最美好理想的一致。
在刘岘纪念馆,我欣赏到了形神兼备、和蔼可亲的一系列中外伟人、领袖、名人、英雄木刻版画画像,他们有《毛泽东像》《微笑的周恩来》《鲁迅侧影》《《青年毛泽东》《列宁》《马克思》《思想家鲁迅》《郭沫若》《叶圣陶》《巴金》《矛盾》《黄继光》《老支书》以及《泰戈尔》《果戈里》《但丁》莎士比亚》《拜伦》《安徒生》《巴尔扎克》《萧伯纳》《海涅》《贝多芬》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