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迁西县检察院积极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新任务,在省、市检察院的正确指导和当地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9月起,陆续在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和工业园区,18个乡镇(街道)和30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30个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联系点、30个检村“法治共建”联系点、18个检察工作联络室(简称“两点一室”),在宣传法制、化解矛盾、查办案件、服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探索出一条检察机关延伸职能触角、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基层发展之路。
应势而谋,顺势而动,变“事推人走”为“人找事干”,检察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寻求新突破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迁西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金宽与党组一班人认识到,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检察工作在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检企对接不畅。过去,检察机关等待办案多,与企业积极对接、主动提供服务少,同时,企业主动邀请检察机关提供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亟需为企业补上法律这堂课,促使企业始终沿着法律的轨道依法经营。
检村沟通不够。过去,检察干警到农村多是查办案件,很少掌握更多的案件线索。一些群众在学法上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己有利的就学,对己不利的就不学;在用法上“断章取义”,故意挑法律的“漏洞”。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开展法律服务,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
检镇(乡)联系不紧。过去,检察机关除到乡镇查办案件外与乡镇联系较少,参与乡镇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不明显。同时,在促进乡镇干部廉洁从政、预防腐败、加强法律监督方面的作用也发挥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在乡镇建立一个联系机构,为乡镇干部加强社会管理、预防职务犯罪装上“服务器”,丰富乡镇参与社会管理的手段。
心为民谋,行为民动,变“浮在机关”为“沉到基层”,检察工作在服务群众中打造新平台
迁西县检察院以服务基层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宗旨,采取“三下”措施,全方位对接群众、服务基层。
下移重心,“零距离”对接基层,当好服务群众的“联络员”。向重点企业下移。出台了《关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在重点企业建立30个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联系点,提出检察建议,提供“保姆式”法律服务。向乡镇下移。在全县17个乡镇、1个街道建立了18个检察工作联络室,帮助乡镇集中处理信访问题。向农村下移。在全县30个村建立检村“法治共建”联系点,以推进村级组织民主建设、提高村民法制素质为重点,提升群众的法制观念。
下延触角,“零缺陷”延伸检察职能,当好贴近群众的“服务员”。由预防职务犯罪向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延伸。协调县交通、住建等单位,围绕易发腐败行为环节,联合开展重大工程项目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变事后算账为事中查账,剪断滋生腐败的利益链。由加强管理向建立长效机制延伸。规定“两点一室”各负责人定期驻点,每名干警在联系点每周工作至少1天,每月工作至少5天。由优化发展环境向规范农村权力运行延伸。通过开展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活动,健全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和村务管理监督等制度,增强了村务透明度,使干群关系更趋和谐。
下沉检力,“零缝隙”落实责任,当好教育群众的“宣传员”。广辟渠道宣传。通过与当地媒体联合开办专题栏目,宣传“两点一室”工作开展情况。为重点单位执法岗位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就依法行政、预防职务犯罪和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等相关知识举办专题讲座。同时,编印宣传资料进一步扩大“两点一室”工作宣传力度和影响力。法制教育宣传。结合普法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律进厂企、进园区、进乡镇、进农村活动,每个科室实行“承包式”服务开展法制宣传。创办《预防职务犯罪专刊》,面向全县机关、乡镇、重点企业、农村和广大干警发行,集中、持续宣传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动态。典型案例宣传。结合发生在当地的信访案件,总结处理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做好群众的法制教育、心理疏导,为干警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惠及群众,锤炼队伍,变“单纯办案”为“综合服务”,检察工作在探索创新中取得新成效
密切了检民关系。通过建立“两点一室”,找到了检察工作与广大群众需求的对接点和契合点,将检察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心贴心、手拉手的“保姆式”服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架起了与群众连心的桥梁。
拓宽了受理举报渠道。通过建立“两点一室”及联合信访举报网络,检察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基层,使其能够更多、更直接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拓宽了受理群众举报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