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县城西的钟鼓旗山上,高高树立着一纪念碑。半个世纪前,五十名漳县籍知识青年就是从这座山下告别故乡踏上八千里漫漫征途参加了解放新疆的战斗。半个世纪以来他们扎根西域边陲,在党、政、军、文教、卫生、科技等不同的岗位为新疆的稳定、建设、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了纪念碑上,更铭刻在了人民的心中,杜国栋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杜老虽已九十三岁高龄,但面容清癯红润,衣着干净整洁,浑身上下透露着一名革命军人特有的气质和一个艺术爱好者儒雅的风度。
1949年6月,在学校任教的杜国栋积极响应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号角投笔从戎,去陇西参加了由王震司令员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投入到了解放新疆天山南北的战斗行列中。他紧紧跟随王震将军西征徒步八千里解放了新疆全境后,继而又扎根西域,在天山南北战斗了三十五个年头。1951年初他担任了西域名城库车县法院院长,正当他步步走向事业的高峰欲大展宏图之时,厄运猝然降临——只因与家乡一个旧政权的镇长同名同姓,凭一页误证他被开除党籍,撤职降级发配到劳改农场工作,“十年浩劫”中几乎含冤丧生。从意气奋发的法院院长到九死一生的“牛鬼蛇神”,杜国栋的人生历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正是这些人生中的磨难与痛苦丰富了杜老的阅历,成就了他的写作。当冤案昭雪之后他又一心扑在工作上。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1985年,离休后的杜国栋携眷回原籍,任漳县诗、书、画、影、楹联协会理事,从事业余创作。尽管年世已高,但他始终对党有着特殊的感情,全心全意关注着国家大事,关爱着社会和人民、对青少年朋友的教育和成长杜老更是关心。认识杜老,源于我的文学艺术创作。那时,我还没有正式工作,在小小的压面铺我们相识,在一次又一次的谈心论事中我对白发苍苍的杜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他老人家我不仅达心底里尊重更从内心深处充满敬慕之情。这位饱尽沧桑的老人尽管在新疆经历了整整二十年的坎坷和磨难,但老人对生活充满期望对社会更是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在时事政治、幼儿教育、青少年学习、老年问题研究,史料钩沉等方面都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十几年来,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文化方面,对漳县一些有影响的新变化、新事物,他几乎都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态度。读他的作品,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欣赏艺术,而是在倾听,倾听一位阅历丰富、命运坎坷老人的心声。虽然,他的一些观点和见解过于偏激,但他不顾年迈体弱、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感受心得付诸诗文的作为,足以使人敬慕。
在我的作品集《心路》的首发式上,满头银发的他慷慨陈辞:“院子里溜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困难是锻炼人的熔炉,艰苦是考验人的战场。理想的花朵靠汗水去浇灌,美好的未来靠斗争去实现……”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杜老挥毫泼墨: 西征徒步八千里,汗洒龟兹三十年; 解甲归来桑梓地,诗文撰写百千篇。
这首七绝是杜老对今后生活的一个交待。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各类知识,其书法、诗词、楹联等作品曾在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获奖达20余次,同时还出版了个人文集《西征归来》。2004 年,他的书法作品在“辉煌北京第二届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奖赛”中喜获老年组一等奖。其作品也将被选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纪念书画集《全国绘画楹联精品大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