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良通过南京地下党员和国民党司法行政部的司长、检察长杨兆龙说服李宗仁总统释放南京和全国一大批政治犯,救出许多被捕的同志;
同年初,蒋介石的警卫师97师师长王宴清,在南京地下党的策划下渡江起义,交出许多重要江防军事情报。由于通过策反和获取绝密的江防信息,解放军三野先头部队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决定改变原来准备炮轰南京机场等重要地区的计划,避免了解放南京时大量的生命财产和古迹建筑的损失;
1949年春在国民党溃退以前,南京市委组织了地下党员和群众参加国民党的“应变会”利用合法手段维持工厂、学校、机关的秩序,保护财产和档案、阻止了国民党对重要部门和设施的破坏,使南京的水电供应到解放为止一直保持正常;
渡江前夕,南京地下党发动群众、动员和组织了火车轮渡和私营轮船公司的各种机动船只,保证三野35军在4月23日夜顺利渡江,24日和平地解放了南京,大批群众集合在长江边敲锣打鼓地迎接解放军进城。陈修良胜利完成了党组织交给她领导南京地下党的任务,于1950年在市委组织部长任上离开了南京,重回上海。
——摘自沙尚之《南京解放前的女市委书记陈修良》
(陈修良老年时的油画像)
陈修良故事的结尾:
1977 年末,陈修良被宣布摘去帽子。1978年1月,71岁的陈修良,历尽坎坷而毫不气馁,心中怀抱着历史的责任感与凝重的使命感重回上海。 1979年正式平反后在政协文史委员会工作,1983年1月出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顾问,党史研究员,1988年离休。从1978年到1998年她生命的最后20年中,是陈修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她全身心投入党史的研究,积极参加了各种党史问题的研讨会,写下大量文字材料。多次到全国各地参加党史研讨会议,多次回到宁波家乡参观沙文求烈士故居和樟村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陈修良在这一时期除了撰写人物传记外,还着重研究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关于二十年代共产国际和前苏联对中共的影响、探究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关于党的城市斗争对中国革命的作用与影响、关于极“左”路线和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积极提出对于中共党史和人物的写作的意见,她说一定要将信史留给后人。
1994年5月和1998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曾两次到华东医院看望陈修良,对这位久经考验的老革命家表示了敬意,并与她讨论了对党史问题、反腐败等重要问题。
1998年11月6日,在留下了数百万字的遗作之后,92岁的陈修良平静地走完了坎坷的生命之路,与沙文汉一起走进了中国二十世纪悲壮的革命历史之中。她的主要著作收集在1999年出版的《陈修良文选》,为后人留下了一生的思想和经历。按照她的意愿,她和沙文汉一同安息在宁波东钱湖畔沙孟海书学院后面的万柳园,两人又得以相聚并且重新回了到哺育过他们的家乡的土地和人民的怀抱之中。 她的诗句被镌刻在墓前,向后人诉说着自己的生平和志向:
“只因梗直访事功,凿枘方圆屡不同” “谁怜冠盖锦衣梦,留得清名我不穷”
——徐纪新写于2013年清明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