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仙岩又名灵岩,地方人习惯称老君洞。自古为道佛两家净土。北宋太宗皇赵光义(960—997年)“敕赐”老君洞为“真仙岩”。并赐亲笔御书。相传太上老君南游至融岭,语人曰:“此洞天之绝胜也,山石突兀,溪流清遽,不复西度流沙,我当隐焉。”于是化身为石,在洞中隐居下来,老君洞因此得名。该洞位于县城南郊,距城区2公里。岩高约30米,宽约25米,深300余米。岩外双桥耸峙,嘉木葱笼。洞内石钟乳、石笋幻成各种奇观。著名的老君石像便是钟乳石凝结而成,须眉皓洁,神态飘逸,如塑如画,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一条名为“灵寿溪”的小溪穿岩而过,溪水凛冽味甘,旧志记载有“饮者咸得延年”。溪将入岩门口平分为二,半水半陆,月光映照之下,水天各半,合成一圆,一幅精美水月洞天之景。故此景为古融州当之无愧的八景之首也。该景亦为徐霞客先生倾倒叫绝为:“洞顶双明”摘其游纪文:“从其中遥顾溪之两端,其出入处俱一望皎然,收一洞之大全,为众妙之独擅,真仙为天下第一也”。并当即感叹:“人耶,仙耶,何以至此耶,俱不自知之矣”宋代大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记》中写道:“融州有灵隐真仙洞,世传不下桂林。”宋人王之象在《舆地记胜》一书中评论说:“玉融山水为天下之最,而真仙老人岩之类又其最也。”宋太宗赵光义曾颁“御书碑”120轴藏于洞中,并敕封老君洞为真仙岩。南宋状元张孝祥于岩内摩崖刻下“天下第一真仙之岩”的条幅。现岩内仍存有各种摩崖30多幅,县博物馆藏有拓片140多幅,其中有黄庭坚、张孝祥、曾布、司马光、韩琦等历史文化名人之迹。效著名的有《元祐党籍碑》、《清静经碑》、《劝农碑》和《风火家人卦辞》、《清远军》等神韵各备的石刻。目不暇接的摩崖石刻中,最令笔者浮想联翩的当首推民国将领朱德同窗卢焘题《云深》二字阳刻,高高刻嵌于北洞口左壁弯向穹顶之间。题书字径约5尺见方,字体颜筋柳骨,铁钩功夫,稳重浑厚,尤为显目。
卢焘(1882-1949.11.14),壮族,乳名卢海湖,原名卢启焘,字焘慈,号亮畴。广西省思恩县明伦乡九伦村(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明伦村)人。出身于壮族贫农家庭,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曾任黔军旅长,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省长。被人们誉称为“活菩萨”、“和平使者”。堪称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在梧州海关、柳州清军中任司书、文书等职。1909年4月入云南陆军第19镇机关枪营当司书生。8月考入该镇的随营学堂。后并入云南讲武堂与朱德同窗。毕业后,讨袁战争中因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立下战功,先后被委任排长至营长。1916年任护国军东路支队第1团团长、贵州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1921年任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1923年被孙中山聘为大本营高级参谋等要职。1925年春袁祖铭组建贵州省行政委员会,指定其为委员长主持省政。为了维护民主革命和贵州人民的利益,拒不就任,赶往广东韶关找到北伐军大本营,担任大本营高等军事顾问和高级参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被推为贵州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就任贵州抗日救国军总司令于广西南丹,主张一致对外,共赴国难。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广西慰问团赴前方慰问抗日将士。后在家闲居。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4月作为广西的社会贤达之一,应邀出席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的“制宪会议”。同年被推为“国大”代表赴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径渭分明,始终不为其所利用,抵制国民党反动派失败前夕的破坏计划、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一生的为人不争权夺利,不修建公馆,不讨小妾,不抽大烟。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作风正派。爱国、爱民。乐于助人。因出身贫寒,又历尽沧桑,所以能体验时艰,体贴民情,不慕高官厚禄,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又乐善好施。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都乐意去做。遇到别人有困难,都尽力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支助。不贪财,不受贿,不取分外之财,堪称为政清廉的楷模。1949年11月14日在贵阳西郊(今贵阳二桥)转湾塘遭国民党反动派刘伯龙秘密杀害,终年67岁。葬贵州省贵阳六广门外普昭寺后慈母园(卢焘母亲墓园)。其被害的当天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进入贵阳,将残留在城内的宪兵缴械。16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地正式入城。贵阳市鞭炮齐鸣,人民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之中,同时也沉痛地哀悼被反动派杀害的卢焘和革命志士。贵阳市成立了“卢焘先生遇难治丧委员会”,与卢焘家祭相结合在慈母园举行追悼大会,为期7天。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获悉卢焘被害的消息后,怀着沉痛和愤慨的心情,从北京给卢焘的亲属发去唁电,挥笔写下“英雄不死,永志人心”挽词,朱总还说:“卢焘是国民党正直的革命军人,国民党太对不住他了。”既表达了党对这位爱国民主人士的崇高敬意,也表达了自己对昔日在云南讲武学堂的老同学、兄长(朱、卢等曾结拜为兄弟,焘为大哥,德为四弟)辛亥革命反封建帝制一道参加云南重九起义的生死战友的真挚感情,当然也是对卢焘一生的评价!挽词迅即于16日被送到贵阳。解放贵州的解放军二野第5兵团政委、首任建国后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兵团司令员、首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副主席陈曾固合献了一副挽联“为社会而牺牲,先生堪拜;毁仁义以肆虐,大憝宜诛”。中共贵阳市委书记秦天真挽词“起撑危局;攻在筑城”。党政军民各界以及卢焘的生前亲朋好友送去花圈,并发送挽联、挽诗、挽词和唁电等达410余帧。1950年1月8日,贵阳市党政军民学各界联合举行追悼会,隆重悼念为贵阳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卢焘等15位革命烈士。1986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证书,追认“为革命工作壮烈牺牲”的卢焘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