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1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并提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抛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抗日。但蒋介石任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国民党毛炳文部队,在漳县、陇西等地对红军进行拦截,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红军到达漳县之前,国民党军队在陇西与漳县交接的红道梁、包家山、雪山乡的四店儿、罗家菴一带,长约20公里的地段设立防线;在盐井乡北山的妖魔池、乱窑、二沟梁、赵家堡子、大咀、兔儿屲梁等处驻军并设立了观察哨,并给每个哨卡配备了精良的弹药、武器。
1936年8月19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漳县,他们沿四族乡马莲滩方向从黄家山铺天盖地下来后迅速占领了盐井镇,并在街北王宪宅院设立了总指挥部。在盐井镇休息三个时辰后大批的红军在盐井对面开始渡漳河,欲过河后攻取县城。漳河水位很高,足有齐腰深,水流湍急且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河上临时搭起的一段木头桥早已被河水冲走了,战士们只能下河互相拉扯着强行渡河。由于长途行军,不时与敌人交战,指战员们甚为疲劳,在河对面国民党毛炳文部队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我英勇的红军战士奋力还击,强渡漳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赞歌。
面对一个个似小老虎奔涌而来的红军战士,面对一阵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和一串串饱含仇恨与愤怒的子弹,残存的敌人丢盔弃甲向北逃窜,猎猎红旗的光芒映红了漳县大地。漳河之战,红军死伤百余人,鲜血染红了漳河水。
攻取县城后,战士们久久站立在漳河岸边向战友远去的方向无语凝望,泪水和着河水静静的流淌。
早在红军到来之前,提前得到消息的国民党漳县政府的大部分官吏包括县长高玉蒙都逃离了县城,在国民党官兵欺压下的漳县人民由于没见过红军,开始也很害怕,大部分躲在山洞、沟坎里不敢露面。后来,他们看到红军战士并不像国民党官兵那样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残害百姓,而是帮他们打扫院落、挑水洗刷,各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们才惊慌不安的走出了山洞,走出了大山,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
红军向他们宣传了党的政策,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助他们干这干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爱戴和支持。乡亲们也拿出国民党部队收缴的,还没来及带走的粮食等供部队使用。红军宣传队的战士在房前屋后写下了许多标语,如:“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匪恶霸”“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等等等等。他们还向群众宣讲了红军的行动纲领和有关政策,使老百姓真切的体会到了红军是人民百姓自己的队伍,是穷困乡亲的救世主,军民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融洽。 攻取县城的是徐向前的部队,徐向前在陈家庄设立了指挥部,对当前的行动计划做了周密的部署。徐向前和同志们对待乡亲们亲如一家人,一时在民众中传为佳话。 从盐井渡河的另一支部队沿汪家庄、裴家庄方向上来。那时,路在村庄的南面,红军是从墩底下的河口过来的。随之,韩家庄、杜家庄、裴家庄都住进了红军。红军的到来使苦难深重的漳县人民感受到了新生活、好日子就要到来了,他们开始对幸福安定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红军打掉敌人各山头的哨卡,攻下县城后,国民党毛炳文部队随之向前推进,在兔儿屲梁及裴家沟以西,堡子后的榨山咀沿裴家梁至墩底下北山的大咀,重新设立了一道前沿防线,并修起了战壕,在梁顶依靠居高临下的的有利地形,向山下村庄开枪开炮。 漳河一战,使敌军元气大伤,他们只敢朝山下稀稀拉拉乱放几枪,示示威风,却不敢到山下来。蒋介石给毛炳文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严防死守住所占阵地,如果再让共军打进陇西就格杀勿论。毛炳文不惜一切代价的守护着北山的各制高点,对川区的红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8月24日,我军按照指挥部的命令从韩家沟、裴家沟、红沟等方向乘着夜色向兔儿屲梁、裴家梁一带的敌人发起了进攻。红军对敌人从各路进行迂回包围,大多数敌兵连衣服也来不及穿便做了俘虏。 北山一战,红军以少胜多,一夜之间打死打伤敌人300余人,活捉俘虏100余人,共缴获各种枪械400余支,弹药不计其数,此次战斗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徐向前高超的指挥才能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大大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大大的增长了我军的士气和威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