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刘建:孙儿眼中的朱老总
2013-12-23 14:42:16
作者:刘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编者按】 八一南昌起义的28000多人部队最后上井冈山的只剩800余人。这完全靠得是朱老总的信心和信仰,这种信心和信仰最终发展成为支撑八一南昌起义队伍最关键的力量。由丧魂落魄者眼中的残兵败将变成了可以星火燎原的“火种”。800余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埋葬蒋家王朝的基本班底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朱老总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贡献彪炳千秋。为缅怀他老人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癸巳金秋之季,我们采访了朱德元帅的外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少将,听他娓娓道来外孙子眼中的朱老总……
   
    牴犊情深深 爱兵意切切
   
    那是一个久远岁月的回忆,那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回忆,15个春秋的教诲,15个寒暑的关爱,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巨大的影响在有声与无声之间,在头脑中回旋,在内心里激荡……

    1953年夏天,我母亲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返回祖国,不久,我就出生了。母亲休完产假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为了让母亲专心工作,爷爷告诫她: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并决定把我留在身边抚养,直至爷爷搬离中南海,我到东北建设兵团及参军,我在爷爷身边生活了15年。

    爷爷认为孩子都是亲孙孙,没有内外之别,“让我们叫他‘爷爷’。虽然现在有些文章中给改成‘外公’了,但我们一直按习惯叫他‘爷爷’。过去曾有人让我叫朱老总‘姥爷’,爷爷说:我不是‘老爷’,地主老财才叫‘老爷’。”

    在爷爷身边,至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爷爷对晚辈是非常关心的,很少对晚辈发脾气。若你不按照党纪国法办事说话,老人家是绝不留情的。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得了59分。爷爷问我:“你考试得了多少分?”我说:“就差一分及格。”爷爷说:“学习是为了走向社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需要知识和人才的。你这个态度不对,看来你没用心在学习上。你这种思想可要不得,你现在不认真,将来办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的,就变成一个废人。”以后每次做任何事情,他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爷爷是佃农出身,当年能完成私塾教育,全靠兄弟姐妹们整日辛苦劳动、节衣缩食供他读书。解放后,爷爷知恩图报就要求他们一家来一个孩子到北京读书。当时就来了10多个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才几岁,虽说爷爷当时工资不低,但要抚养这么多的孩子,学费、交通费、生活费,一个月下来就所剩无几了。爷爷和康克清奶奶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从1959年开始,国家遇到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爷爷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餐桌上从此没有了荤腥。政府将每个国民的粮食定量缩减到最低限度。党中央领袖们带头勒紧裤腰带。当时,在中南海工作的机关干部由个人报数重新定量。毛泽东主席自报每月粮食定量是26斤,周恩来总理报了24斤,刘少奇主席报的最低,只有18斤,爷爷也报了26斤。后来按照国家制定的定量标准,北京市规定男性干部粮食定量为28斤。但领袖们坚持说,既然已经自报,就不要变动了。有关部门只好按照他们自报的数量发给粮票。直到我参军到部队,每次回家看望爷爷奶奶走时,奶奶都要叮嘱把粮票留下。

    在那个年代,人民群众都吃不饱,爷爷要求我们也必须和人民同甘共苦,和同学们一起住校。每顿饭都是一个二两的黑面馒头和一碗稀粥,菜也很少。周日回家的时候,菜里能见到点油腥,孩子们为了抢菜汤拌饭,在饭桌上就打起来了。当时在中南海我们和刘少奇、彭德怀、杨尚昆共用一个食堂,爷爷和少奇家孩子多,伙食差,我们用脸盆盛菜。彭和杨两家人口少,伙食标准高。为了保证爷爷的身体健康,奶奶特别让厨师给爷爷单独开小灶,也就是平时菜里能见点油。可当爷爷的菜端上桌后,我们这些孩子瞪着眼睛看着,爷爷根本没法吃,就分给了我们。杨尚昆看到这种情况,就端着自家的菜走到我们饭桌前说,我和你们交换一下,尝尝你们的菜。实际上,他放下菜就走了。我们一抢而空。

    爷爷从小什么农活都干过,在战争年代,只要环境允许,他便在房前屋后开荒种菜,这已成为他长期养成的习惯。爷爷是种菜高手,他不仅倡导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并率先垂范。困难时期,爷爷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晚辈们,在中南海住所空地上开出一片菜园,茄子、白菜、辣椒、西红柿这些菜都种过。他还很会用地,中间种什么,边上套种什么。康奶奶在工作之余不但帮助爷爷管理菜地,锄草、施肥、灌水,还带领我们春季采摘野菜,如芥菜、苦菜、榆钱叶等和粮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窝窝吃。每周休息日时采摘鲜菜后,爷爷奶奶总会请所有工作人员“会餐”。

    我1970年底入伍当兵。当时,我所在部队的领导长征时是小红军,才9岁,他十分敬爱朱老总,考虑到爷爷的年龄大,他有意给我找些出差的题目,派我回北京看望老人家。每次回到家,爷爷都十分关心部队的情况,问这问那。比如:战士们在想什么?农村战士、城市的战士想什么?吃的怎么样?一个星期能吃几顿细粮?一天可否保证一顿细粮?干部们能不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怎样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一星期能否洗上一次澡?杀了猪,猪的下水、内脏战士们能否吃到?连队养了几头猪?多长时间杀猪吃肉?干部有没有占战士的便宜?这些问题。爷爷同时告诫我不要当“兵油子”。所谓“兵油子”是指国民党老兵,打起仗来枪口抬高一寸,领起赏来胳膊伸得最长。我提干后,爷爷常告诫我,干部带兵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知兵、爱兵,还要学会做思想转化工作。爷爷说:“部队打仗是靠着战士冲锋陷阵,战斗胜利要靠官兵一致。”1985年,我在部队任副团长时,曾向团党委提议,组织宣传和军务部门,把每个新兵学习、训练、生活的情况编辑成录像片,派专人带到新战士的家乡巡回播放,再把家乡亲人的嘱托、父母的勉励带回部队。随着国家通讯事业的发展,我们又制定了“两分钟通话”制度,每逢重大节日每个战士都能和家乡的亲人通一次长途电话。为了方便那些家乡在边远地区的战士,团里派人到战士的家乡,把他们的亲人集中到乡镇,一个个地与自己的孩子通话。有些战士的亲人一辈子没有打过电话,在数千里之外,能够听到孩子的声音,激动地泪流满面… …

    爷爷会打草鞋,在长征休息的时候就打草鞋,和旁边的战士一起,教他们打草鞋,平时爷爷在马背上也会放几双草鞋。有一次看到一个小战士掉队,因为鞋坏了,脚划伤了走不动了,爷爷就从自己马背上拿了一双草鞋给了战士,爱护战士这些事例都是爷爷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的,爷爷作为军队的创建者、领导者,爱兵如子的许多事,对我影响很大。

    潘开文、管开智和康历志、齐铭臣这些在战争年代跟随爷爷的秘书和警卫人员讲起爷爷爱兵的故事时如数家珍,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有一天,爷爷亲自带领几名警卫员到南泥湾勘察。到驻地时天色已晚,他们就在两个破窑洞里面搭好了简易床铺。睡觉前,几名警卫员商定,让警卫员管开智跟总司令住一个窑洞,并安排好让爷爷睡在里面的床铺上,靠洞口的铺位留给管开智睡。夜间站岗,几个人轮班,到了下半夜该轮到管开智站岗了,站上一班岗的战士走到爷爷和管开智住的窑洞,轻轻推了一下睡在洞口铺上的人,说了声:“换岗了”,就回去睡觉了。但这位战士并不知道,他推醒的不是管开智,而是爷爷朱德总司令。原来,爷爷与管开智临睡前调换了铺位。天亮后,大家发现爷爷在站岗,感到很奇怪,便问:“首长怎么不睡觉?”爷爷听了,没有埋怨任何人,也不做任何解释,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你们站岗放哨睡不睡觉呀?”大家这才明白,走进爷爷住的窑洞一看,发现管开智在里边的铺上还没有醒呢。从这点小事上我充分体会到爷爷的爱兵情怀。我们党的老一辈将帅们爱兵、知兵如子的事例比比皆是。老一辈革命家们谦虚地说: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一切力量来自于战士。

    在延安的时候,爷爷很喜欢孩子,当时有很多烈士和老一代领导人在前线作战,他们的子女都在延安保育院生活,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革命烈士之子伍绍祖等。直到今天他们还习惯地称呼爷爷是爹爹,奶奶是康妈妈。特别是陆定一的儿子陆德,他跟我说:我的这条命是朱爹爹给的。陆德出生后,他母亲没有奶水,延安大生产开展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养了奶牛,给中央首长每人供应半磅牛奶,爷爷知道陆德没有奶吃,就将自己的这份牛奶送给了他。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一场关于南下或北上的争论导致一、四方面军的反向而行。人多枪多打不通南下的路,张国焘拥兵自重、分裂中央的目的没有得逞,朱德的“朱毛不能分”的警句一字千鈞、掷地有声,而毛主席一句“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评价却永传后世。

    毛主席对朱老总的评价是他们俩在血与火的战斗中产生的友谊和信任。他们的友谊和交往是历经半个世纪,取决于共同的理想。他们都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时他们也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虽然途径各异,毛泽东是选择领导秋收起义,爷爷是出国留学,在巴黎碰到周恩来,经周恩来介绍入党,去苏联学习,被党派回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但最终朱毛殊途同归。

    再一个取决于共同寻找。四一二大屠杀后,朱毛认识明确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共产党实现了能否和国民党统一,虽然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是对的,但是蒋介石完全推翻了国民党的宗旨,陷害共产党,对共产党制造了4•12大屠杀,使我们党真正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

    第三个取决于共同战斗和关爱。朱毛始终都是在一起战斗,在井冈山他们摆脱了内部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共同确立了游击战战法和原则的十六字诀。1930年12月,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小布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会场两边贴着巨幅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生动地反映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和反“围剿”作战的指导思想。1929年4月5日,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主要负责人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将红军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正式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将其称为“十六字诀”。爷爷曾于1925年7月在党的安排下到苏联参加一个秘密的军事训练班学习,当军事教官提问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战法时,爷爷回答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的时候,拖部队上山。井冈山时期总结的“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和爷爷等在军事上的一大创造。聂帅和肖克等老同志曾撰文论述“十六字诀”战法最早由朱老总提出来的。爷爷很少谈论自己的贡献,曾经有人当面问他:“毛泽东和你,究竟谁先提出十六字诀?”爷爷只是回答:“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出来的都一样。”

    第四个取决于他们共同的探索,支持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互相的信任,“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毛泽东在和陈毅同志谈到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时,曾深情地说:“朱总司令当时是临大节而不辱。”1935年1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集中主力北上抗日,张国焘则主张向青海、新疆或川康等边陲地区重建根据地。经过坚决地斗争和耐心的工作,中央肯定了北上的方针。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爷爷和张国焘率领。张国焘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同意,实际上按兵不动,坚持他的错误路线。张国焘对坚定地站在毛泽东革命路线一边的爷爷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和迫害,撤走了爷爷的警卫班,杀了马匹,张国焘甚至把爷爷软禁起来,还以枪毙相威胁。爷爷说:“就算你把我劈成两半,朱也离不开毛,毛也离不开朱,朱离了毛过不了冬。”爷爷始终维护党中央的团结,最终将红军部队带到了延安,并参加了抗日战争直至取得胜利。

    我深刻地体会到爷爷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高贵品质。1928年1月,爷爷率部举行湘南起义,连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参战部队和各县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第四军,爷爷任军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2月29日,当时林彪任连长,带领一个连护卫后勤辎重从永兴赶往耒阳,行至耒阳境内已是深夜,突遇县民团偷袭,运送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爷爷知道此事后大为恼怒,问林彪:“你护送的物资呢?你带的部队呢?你在黄埔军校学的本领呢?”林彪低着头一言不发。爷爷不忍心再责备下去,放缓语气问林彪:“你打算怎样善后?”林答:“我已查明袭击我部的是耒阳县民团,我要他们血债血偿。”他将计划汇报并得到爷爷批准。林彪按计划着国民党军服率部队开进耒阳县城,在地方民团为欢迎国军的宴席上将反动民团和地主豪绅一网打尽。仅此一仗,林不仅夺回了被抢的物资还缴获了不少的枪支弹药,俘虏了数百名团丁。以后,爷爷发现了林彪的才干,在战争中破格提拔他由连长直接任营长、团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徐敏峰:《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中国56个民族人文情怀影像纪实》摄影展在京举行(组图)
·下一篇:朱玫、尹芳:《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哈尔滨站开展仪式(组图)
·朱老总与彭德怀的战友情
·朱老总与彭德怀的战友情
·特稿:朱老总与彭德怀的战友情
·刘建:朱老总与彭德怀的战友情
·特稿:朱老总与彭德怀的战友情
·孙儿眼中的朱老总
·特稿:孙儿眼中的朱老总
·中南海舞会解密:毛主席不爱踩点 朱老总只跳一套步法
·朱德故居祭奠朱老总 励志的话写完一本又一本
·朱老总贴身警卫回忆:难忘在朱总司令身边的岁月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