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甘肃兰州2012年9月24日电(王群)9月10日 早上,天阴起来后就下起了小雨。这里是回民集居区,清真寺每天定时播放广播,声音也很大但李建设夫妇也听不懂,清晨,大声的喇叭将李建设夫妇叫醒。几个月一来,李建设夫妇每天平均休息近六个小时,在行车的路上睡会也不过二十分钟左右。的确每天都感到很困倦,真想痛痛快快睡上一天。但几个月来,没能休息过-天。自己安慰自已待走完红四方面军路回到家后再好好补上一觉吧!
吃过早饭,李建设夫妇先到下马关乡政府盖章,并向同志们以及李川川话别。李建设夫妇决定转移向豫旺挺进。下马关东街摩托车修理部吴建利师傅热心地又给认真地调试了车油门。因为这是高原,况且这一路还在继续爬坡,甚至又是几百公里的大山区。行驶的路上也是人稀车少,这里天气也渐渐地凉了,就象内地的深秋一样。路两边的庄稼谷子、玉米、乔麦等也该收割了,据甘肃、新疆、青海、宁夏沿途群众普通反映今年的雨水特别的多,今年的农作物长势也最好,使多年来光秃秃的山也变青了。
中午十一点多,李建设夫妇进入豫旺乡。首先看到的是” 豫旺堡红军西征纪念碑” ,这里的两个铁栅栏门全锁着,无奈李建设夫妇只有翻越铁栅栏进入这一纪念园。站在纪念碑前,李建设夫妇脱帽洒酒鞠躬缅怀祭奠红军先烈,并记录了这里。走出纪念园,就向豫旺乡政府走去。见到了党政办主任张学隆同志,听说李建设夫妇是重走红四方面军路的,当即称赞李建设夫妇的精神可嘉!并主动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李建设夫妇就提出了想去当年红军在该乡留下的革命纪念地实地看看和记录下。这位很热心的乡党政办主任首先向李建设夫妇介绍了该乡有几处革命旧址的情况,并解释说他事多离不开,他就叫乡政府熟悉该乡红色文化的农业助理、农业开发办主任(原乡文化站长)王东高同志陪同李建设夫妇去那些地方。王东高主任与李建设夫妇-见面就赞扬李建设夫妇重走红四方面军路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走,开我自已的车带你们去那些革命旧址去。边走,他边向李建设夫妇介绍这里的红色文化,以及乡里重视红色旅游的开发工作等。他还向李建设夫妇介绍了这里还有-位,也是同心县目前唯一的一位健在的老红军。李建设夫妇决定首先就去南原村王堡子社老红军王守明家。走进老人的家,他的大儿、二儿子都在家。王东高主任将李建设夫妇的情况给老红军王守明老人家介绍之后,老人家目光看着李建设夫妇,待李建设夫妇介绍了是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河南信阳出发重走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路、长征路、西路军征战路的,现在又重走河东红四方面军的路。今天到的豫旺特来看望慰问您老人家,老人看到李建设夫妇头戴红军帽,触景生情激动的流下热泪。老人家十四岁时,在甘肃成县参加红四方面军,在卫生队当卫生员,1936年11月份部队开进豫旺,在这里休整时,他病倒了,且很重。部队又要走,就将他安置在老百姓家。从此,他就留落在这里。今年巳90岁,身体还健康。李建设夫妇代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河南信阳,以及平桥区人民看望慰问了这位老红军,送给老人家了慰问金,并答应待回去后,给老人家订做-套红军军装给寄过来。老人家听后再次留出了激动的眼泪……临别时,李建设夫妇与老红军王守明全家合了影。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再活二百岁!
李建设夫妇又来到这个村庄的西边,在-块平坦的土地前,王主任介绍说:当年红军来到豫旺,就是在这里利用北面的高台地当舞台,与当地群众举行了军民大联欢。在当时,使群众笫一次看到了如此壮观的场面。乡里准备在这里建一纪念广场。
在这个村子的中间是红二师指挥部,这里仅剩堡子的断壁残垣了。离开这个村,李建设夫妇又来到豫旺古城外南土墩,这里巳用砖围墙加以保护起来了。王东高主任说:美国记者斯诺当年到红军队伍进行采访期间,就是在这里拍摄下了那位在昂首吹号的小红军照片。一天早上,斯诺起床后在外面散步时,见到红军司号员在练习吹号,他当时看到这位小红军的吹号姿势很有气质,便创作性地拍下这幅后来成为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书的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