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甘肃兰州2012年8月9日电(王群)7月2日 早上起来后,这里下雨了。在街上吃过饭后李建设夫妇回到住处在往电脑上写日记时,临泽县委党史办席晓东主任来到他们处,首先为李建设夫妇盖了章,又介绍了该县红军时期留下的革命旧、遗址的详细确切位置。李建设原打算下雨天在屋里写日记,谁知九点多以后雨停了。当即决定去蓼泉保卫战遗址。它在原临泽的老县城,距现在的沙河镇新县城30多公里。李建设夫妇我们一路西行,中午十-点走进蓼泉镇政府,党委秘书刘志龙引李建设夫妇见了镇党委副书记张国科,他得知李建设夫妇是重走红西路征战路的情况后,当即安排党委秘书刘志龙陪同李建设夫妇去镇上的革命旧、遗址去。李建设夫妇先去了” 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遗址” 。它在该镇人民舞台(即人民广场)右侧。仅有一个新建的纪念亭。1936年12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占领(抚彝)今蓼泉镇后,迅速开展访贫问苦和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有总部民运部长黄火青主持,妇女独立团政委吴富莲配合,召开有各界人士参加的民主协商会,经反复酝酿协商,推举赞成抗日,拥护中国工农红军主张的爱国民主进步人士,组织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
1937年1月2日,在蓼泉东关小学组织召开了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成立大会。推举青年学生李国壁为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主席,清朝武举、地方绅士。原国民党临泽县政府兵站站长鲁秉礼为副主席。委员有牛登英、赵长贵、王茂正、张兴真、李维成、赵光仁、王沙锅子(兰州人),委员构成多为蓼泉本地农民。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内政、财政、土地、文教四个部。选配了部长、副部长。内政部长戴天秩、(民党县政府科长),副部长李正基(国民党县政府法庭书记);财政部长贺文林(车马店老板),副部长张老四(木匠);土地部长杨春葆(国民党田粮处主任),副部长赵延举(国民党县政府职员);文教部张杨春俊(蓼泉东关小学校长),副部长赵怀玉(东关小学教员)。苏维埃政府的成员包括了当地各阶层、各阶级的代表人士。它们中有青年学生、小学校长、教师、地方绅士、国民党县府官吏、职员、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
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对西路军广范联系群众,掌握社会动态,团结进步力量,支援红军作战,打击反动势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苏维埃临泽县政府成立的同时,和县城守望相助的黑河北岸平川堡也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主席杨其明,委员谷福德、刘德龙、朱学贵、朱老大、高宗元、陈复兴和朱老四的女儿。这些人都是当地农民。
红九军的部分队伍,在沙河堡何家庄、花园村驻扎期间,建立了沙河堡苏维埃政府。主席顾青善,委员张兴录、李兴普、蒋怀云、何生光,均为本地农民。
1937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下营子村的贫苦农民在缪家屯庄开会。黄占彪、汪部长、张部长、曾科长、张科长、程世才军长和徐前前总指挥等七、八十人来参加了会议。通过民主推举组建起了倪家营子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宋德和,委员蒋发志、王老四、李明春、孙万基、寅虎娃、曹汝青、肖义金,均为当地农民,群众称之为八大委员。村苏维埃政府设置在曹汝青家。红军部队的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领导人在这里召见村苏维埃政府委员们开过三次会,填表登记,讨论工作,布置任务。
红军亲手帮助人民建立革命政权,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大力帮助支持红军。苏维埃政府成员和交通队长胸前佩戴衣绸、布制做的身份证,出入于军营内外,来往于村庄院落,走家串户,为宣传动员群众,全力支援红军而积极工作。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积极协助红军惩治土豪劣绅。
红军驻境期间,敌对阶级中少数顽固分子为马家军搜集传递情报,埋藏粮食,转移财产,蛊惑群众,破坏老百姓和红军的关系,敌视红军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倪家营子村苏维埃政府协同红军抓回了惨害红军伤病员的几个帮凶,在龙王庙前开会公审,处决了李成基、李成英、李成喜、李梓、李清、王治国、任口袋。惩治了反动分子,伸张了正义,为民铲除了祸害。
帮助红军侦察敌情,提供情报。西路军抵进临泽、高台一线后,与马家军战斗连续不断。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敌人活动情况甚为迫切。但红军侦察人员地理不熟,且受地方语言的限制,容易暴露身份,不便就近活动。于是新建的苏维埃政权紧密配合红军行动,帮助红军侦察敌人兵力、火力和装备情况,向红军作战部队提供情报。
摧毁封建势力,平分土地。在红军的支持帮助下,倪家营村苏维埃政府,组织农民平分了地主缪德荣、王学书、宋怀仁、李成英、马宗明5户地主的土地近1000亩,焚烧了契约,填写了平分土地表册和通知单。千万年来,压在封建势力下的农民,一但有了自己的政权,并且分到了世世代代向往的土地,那种热爱共产党、热爱红军的激情溢于言表。
动员群众支前,筹措红军给养。马敌重兵进犯,装备优裕,有后备力量,攻势虽遭挫伤,但能得到补充。红军西进以来,远离后方,孤军血战,有耗无补。正值隆冬,红军穿的还是长征时的单衣,食粮无继,弹药兵员补,药物极缺。敌施展骑兵荒马乱优势,迦旋余地大,红军缴获甚微。招兵弄粮和筹措给养又受到条件限制,处境越来越艰险。为摆脱困境,苏维埃政府成员带头并动员群众给红军支援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倪家营子村苏维埃主席宋德和把自己家仅存的4石麦子送到了部队。在苏维埃政府成员的带动下,村上的宣传队、拥军队、向导队为红军找粮食、借东西、供柴草日夜奔忙,支前活动非常活跃。
沙河街商会会长贾永隆同商贾刘进芳、任长水、丁居成、肖老五响应征募,为红军筹集了价值2000块银先的布匹和衣物。平川康德村(今五里墩)陈偕元捐银元200块,小麦40石,生猪10口,煤3000斤,清油数十斤。先后在平川城乡查出了杨含新、净兴运、赵延寿等十几户财主及县城的隆盛当、全盛成等几家商号的粮仓、夹墙、地窖、油房,没收、征集了一批粮食、布匹、衣物、毛毡、食油、食盐、皮张、羊毛、自银等物资,补充了给养,缓和了军费枯遏的困难。苏维埃政权的成员和当地群众,组织畜力车辆解决了物资运输上的困难。何家庄农民何生安组织车辆从鸭暖往沙河给红军运送粮食。
组调工匠协助红军制造军械弹药,动员群众为制造军械捐献铜钱,提供原料。西路军总供给部设在县城、下营子两处的临时兵工厂、修械所,生产马毛手榴弹,修理枪支。工匠不足,从当地抽调木工、铁匠,帮助红军搞军工生产。县城西门外的晋杯云等群众削手榴弹木柄;有的帮助冶炬、铸造弹壳;有的用谷草灰、松木炭和硫磺、硝盐配制火药;有的锻打长矛大刀、修理步枪;有的砍伐木料赶造云梯。城乡群众响应红军号召,捐献废铜烂铁、铜麻钱,提供制造军械的原料。毡、皮工匠日夜为红军作战部队制做皮衣、毡背心、毡鞋等御寒服装;许多农村妇女用毛毡为红军裁剪缝制毡鞋、毡袜、毡马夹,并用石磨、石碾为红军磨面、碾米,昼夜加工;男人们为驻军搬迁住宿,找锅弄灶,担水劈柴,宰杀肉畜,烧火做饭。红军各部在临泽境内经历了频繁的换防、转战、西进东返,群众帮助缝制行军袋,焙炒面,烙饼,操办行军干粮。红军部队在转战途中,宿营的村庄或行军的路上,不少青壮年农民,踊跃地承担了带路和拾担架的任务,随军转送伤病员。县城和刘家墩子战斗后,部队撤退急速,当地许多青壮年参加战地救护,随部队转移运送伤员。仅蓼泉唐家湾寨子就有十多人参加担架队,从刘家墩子往沙河堡及倪家营子运送伤员。在药品奇缺、天寒地冻、无战地医院治疗的困境中,自动给伤员送水送饭、煮药熬汤、洗擦包扎伤口,热心伺候。下营子170多个伤员住在龙王庙,苏维埃政府派人操心护理,大家把自己仅有的食物、铺盖拿去供伤员用。经过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宣传发动,群众对红军的信任日益加深。许多青壮年志愿参加了红军,补充了兵员。全县当时参加红军的约有七、八十人。
苏维埃临泽县政府原址(蓼泉东关小学以及平川、沙河倪家营子苏维埃政府遗址),由于年代久远,已毁。
随之,我们对蓼泉保卫战遗址的老城墙遗址进行了记录。红军蓼泉保卫战遗址,在临泽县城西北25公里处,临平公路黄渠桥向西2公里处。清乾隆十五年(1752年所筑)1952年以前为临泽县城驻地。
临泽县城(蓼泉)周长680米,城垣东北约160米,南北180米,城基6米厚,顶端3米宽,城高7.5米左右;城的东门、西门筑有起角挂瓦的两层带彩城楼,城的四周有角楼和炮台,南北西面建筑腰楼,城上是砖砌的一个接一个垛口。城四周有3米深7米宽的护城壕沟,至今还依稀可辨。城的全貌壮观,城外是一片开阔地,利于防守。(蓼泉古城已毁,遗迹难觅)
1936年冬,红西路军驰骋河西地带与敌酣战,步步西进,风声频传,日甚一日。国民党临泽县政府及其反动军警,一面组织民团,训练壮丁,企图顽抗,同时加剧反动宣传,造谣中伤,制造混乱。
临近红军入境前夕,伪临泽县政府县长樊振举,得知红军行将西进临泽的消息后,弃职出逃,地方民团团丁丢下军械自行溃散。城内城外,已无敌踪。
1936年12 月 30日上午,五军部队领先抵达临泽县城(今蓼泉)。
进占后,稍事整休,军长董振堂奉总部命令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骑兵团的两个连、特务团的四个连和军总直队一部分约2000人,星夜登程,继续西进。翌年元旦,一举攻占高台县城。所属三十七团、四十三团由军政委黄超负责留守临泽,驻扎在县城附近的几处村庄。随之,总部一部分直属机关和掩护总直机关的九军一部紧跟在五军后面次曰到达临泽城。相继,九军的另一部相机袭取甘州未果,即越过黑河在沙河堡停驻。这时三十军途经大马营、东乐、红水、甘州也过了黑河,同西路军总指挥部进驻倪家营子。总部设在下营子缪家屯庄,政治部设在曹家庄子,三十军军部设在李家庄子,供给部和兵工厂在罗家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