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贵潭(1905——1929年),字浑天,号楚藩。江西省南康县潭东乡(今江西赣州市黄金开发区潭东镇)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1905年8月24日),廖贵潭生于江西省南康县潭东乡迳背村一贫农家庭。廖贵潭8岁入学,就读于迳背元裕学堂。父亲是个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初级教育机构即私塾学堂教员。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廖贵潭学习努力,成绩优异,颇受老师和家族的赏识。但由于家境贫寒,时读时停。后在家族“学仓谷”的资助下,廖贵潭才得以继续读下去,1923年毕业于潭口高等小学校,是年秋考入设在赣州的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江西赣州市第一中学)。
廖贵潭在赣州求学期间,正处在军阀混战、国家动荡不安的年头。面对如此现实,廖贵潭以赤心报国为重,抱定平乱安民、立志救国的宗旨,开始探讨革命真理,寻求革命道路。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6月,廖贵潭结识了在南昌的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留在南昌搞青年运动工作的南康同乡朱由铿。朱由铿当时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昌地区委员会的“沪案交涉后援会”之命,赴赣南宣传声援“五卅”运动,传递革命信息。在朱由铿的帮助下,廖贵潭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经常与在校同乡陈铁生、范成益、廖忠尧、萧传伊及赣县籍的朱如红等进步同学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秘密在赣州塔下寺省二师附属小学召集会议,组织进步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并在赣州羊卷巷信仰耶稣教的李某家楼上印发革命传单和《红旗》周刊,乘赣州龙船庙有戏演之机,与朱如红等一起,密藏《红旗》和传单潜入剧场,机灵地进行散发;在夜深人静之后,组织同学在赣州小南门、南市街、荷包塘一带张贴“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例”、“打倒军阀”等革命标语。同时带领进步同学积极参加焚烧赣州镇使衙的斗争活动。
北洋军阀当局对上述情况惶恐不安,遂下令通缉廖贵潭。南康籍在省二师任国文教员的邹心谱听到消息,立即动员进步同学为他筹集了30块大洋做路费,好心地劝他说:“贵潭,你赶快离开赣州,以免闯祸。”廖贵潭斩钉截铁地回答:“现在国难当头,疮痍满目,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革命者,要以救国救民为重,个人生命何足惜?”老师和同学听了无不钦佩。
1926年,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即从1924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工农革命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时期。就在这一年,廖贵潭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廖贵潭受中共赣州特别支部派遣,以特派员身份到瑞金、龙南、安远等县联络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又担任了潭口农协会长。12月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学员,经中共赣州特支书记、赣南农工运动指导员陈赞贤推荐,通过赣州考试和南昌复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1月,廖贵潭告别了家乡父老,前往武昌。在武昌农讲所学习的半年时间里,廖贵潭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革命理论,提高了思想水平,从而更加坚定了献身革命信念。值此期间,国内风云突变,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打着国民革命的幌子,破坏北伐,积极筹划屠杀共产党人。自国民党右派杀害著名工人运动领袖、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的赣州“三六”惨案起,国民党右派反共政变相继发生。一时间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廖贵潭目睹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更激起了他对革命志向的追求。6月下旬,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的150余名江西籍学员,受中国国民党(左派。——笔者)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的派遣返省工作。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和省农协表面上以盛大的欢迎仪式和晚会欢迎农讲所学员返省工作,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却与蒋介石串通一气,在江西以“礼送”的名义,强制共产党人出境,查封革命团体,逮捕工农运动领袖。廖贵潭回省后未分配工作,毅然从南昌返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
廖贵潭回家乡后,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重振革命旗鼓,他以在本村元裕学堂教书为掩护,秘密联络当地的共产党人和劳苦大众,宣传中共的革命任务和方针政策,宣传工农革命,很快地将被迫解散的潭口农民协会重新组织起来,并通过共产党员罗贵波、范成益等联络各地的革命力量,把秘密农民协会由迳背推向潭口墟镇附近的上坝、田头、江坝等地。还将元裕学堂革命活动据点迁入潭口墟镇附近的金银坪。廖贵潭随同父亲又在该地办起了私塾学校。以此为新的革命活动据点。此时,从广州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陈铁生、蓝广孚、易有珍,广州农讲所毕业的共产党员钟肇尧,相继从外地回到家乡。廖贵潭通过这些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的互相联系,分别在潭口、东山、龙回、凤岗、镜坝和县城附近秘密发展和建立了党的组织,恢复了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工农革命活动。他们还常以教书、打球、搞文体活动为名,聚会于金银坪,为建立中共南康临时县委作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