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撤离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留守的中央分局机关从瑞金梅坑撤离至于都宽田,继续领导苏区人民牵制敌人即国民党军的主力,进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瞿秋白未能随中央机关同行,留在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宣传部部长。在艰苦的环境中,瞿秋白依然任劳任怨地工作,并努力将中央苏区的文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根据国民党军占领宁都、兴国、瑞金等县城的恶劣环境,为便于行动,瞿秋白指示把工农剧社编成部队形式,分成“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石联星、王普青负责火星剧团;刘月华、施月娥、施英负责红旗剧团;赵品三、宋发明负责战号剧团。三个剧团按照各自划定的区域,分散到部队、农村集市中进行演出,并约定每两个月会合一次。演员们利用话剧、歌舞、山歌等节目,向群众宣传工农政府的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支援红军、支援前线,增强了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1934年12月下旬,中央分局机关撤到于都县黄麟井塘村。新年将近,瞿秋白通知三个剧团到井塘村集中,决定为庆祝新年进行元宵节文艺汇演。为搞好这次汇演,瞿秋白不仅亲自布置演出会场,还冒着大雨到山口迎接从前线赶来的各剧团演员。
1935年2月初,经过几天的忙碌和群众的帮助,一个有顶棚的舞台搭建好了。元宵节前夜,悬挂在舞台两旁的汽灯亮起来了,松柴点燃了,元宵节文艺汇演开始了。项英、陈毅、瞿秋白、毛泽覃、陈潭秋、何叔衡、刘伯坚、邓子恢等中央分局领导同近万名群众前来观看演出。尽管山雨霏霏、寒意浓浓,但演员和观众心中却像燃烧着一团火。
“红旗”“战号”“火星”三个剧团在热烈的气氛中,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有话剧、舞剧,还有小提琴独奏、口琴独奏和乐器合奏等。汇演持续了几个小时,观众的情绪非常激动、高涨。演出结束时,瞿秋白对演出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并对优秀节目评了奖。“火星”获第一,“红旗”获第二,“战号”获第三。
这次演出是在中央苏区特别困难的形势下举行的,它对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充分表现了革命者革命的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1962年,赵品三在追忆这次汇演时,写下一首诗:“十里听歌冒雨来,辉煌灯火照山台。军民同乐逢佳节,星月联华叹妙才。东边唱罢西边和,前幕收场后幕开。披蓑张盖通宵立,三度闻鸡不肯回。元宵结采赣江春,壮舞高歌洗战尘。夜雨绵绵弦韵急,红灯冉冉掌声频。蒸肠煮酒劳军旅,磨剑擦枪待敌人。三十年来谁记得,于都情景宛如新。”
汇演结束后,中央分局召开了突围动员大会。项英、陈毅等根据中央指示,将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化整为零,分路突围。1935年2月10日,瞿秋白同邓子恢、何叔衡等一起,由一个红军排护送,从井塘村出发,经过瑞金、武阳往福建方向突围。突围中,瞿秋白不幸被捕,不久英勇就义。“元宵节井塘文艺汇演”成为瞿秋白生命中最后组织的一次文艺汇演,这将永远铭刻在中华苏维埃的红色历史之中。
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傲霜雄魂。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被国民党地方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4月初,鲁迅从密信剖析得知瞿秋白被俘,尚未暴露身份,就与弟周建人和瞿秋白妻子杨之华想方设法托人营救。可是,4月10日后,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国民党报纸刊登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使鲁迅的营救计划成了泡影。5月9日,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并严厉苛刻的解剖自己。在被押期间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数次令人和派要员,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均无功而返。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竟以《多余的话》将瞿秋白定为叛徒,1980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恢复名誉。
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对襟黑褂、白裤、黑袜、黑布鞋。梳洗毕,坐在方桌前,点支烟、喝杯茶,再翻阅唐诗,吟读着、思索着,则挥笔写“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的绝命诗时,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房内,出示了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瞿秋白很镇定地把诗写完,并附跋语,末署“秋白绝笔”字,随即跟廖祥光来到隔壁的长汀中山公园,瞿秋白信步行至亭前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他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言曰:“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随后,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持香烟,神色不变,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刑场后,选择一处坟墓堆上,盘足而坐,还回头微笑地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一位临场记者如实报道瞿秋白就义时的情景:“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饔。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曰(如上述)。瞿秋白说罢此话,坦然正其衣履,到公园凉亭前拍了遗照———他背着两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瞿秋白在刀兵环护下,慢步走向刑场。刑场在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距中山公园2华里多即1公里余。倘是怕死的人,不要说步行2华里,就是20米也无法走,恐怕是要被人拖行的。而瞿秋白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继而高唱国际歌,打破沉寂之空间。(直至“饮弹洒血”,如上述)。
作为生理人的瞿秋白从此远去了,然而瞿秋白在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影响,却是挥之不去的。
回顾中国的20世纪20年代,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蔡和森、张太雷、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罗亦农、刘少奇、向警予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瞿秋白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和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主持作出的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瞿在1927年11月—1928年4月犯了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错误。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1955年,中共中央将瞿秋白的骨灰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尤其值得提及是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丰采的第一人;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其中“因特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e)”就是根据音译过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即1923年瞿秋白作《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创办了中共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主办人,也是主要撰稿人;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
著述译作精湛广博——一代文豪。瞿秋白的一生,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主要作品有《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和译作《高尔基创作选集》、《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等。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 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 根据他临终前的自述,他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参与政治运动,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