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年),原名瞿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背景下,把上海大学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2009年,瞿秋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凄凉家世。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宅院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行政长官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瞿赓甫死在湖北任上,从此瞿家的家道开始中落。瞿赓甫的遗属瓜分财产时,瞿世玮作为瞿赓甫的侄儿被迫离开八桂堂,先后租住乌衣桥、星聚堂等处,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次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次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该校校长屠元博,曾经留学于日本,是清朝末年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会员。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瞿秋白从他那里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但是,瞿秋白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宣统三年(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民国4年(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次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泽的堂兄瞿秋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奋笔大量政论文章——传播真理。民国6年(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调外交部任职的堂兄瞿纯白北上到北京。原本瞿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罗斯文专修馆(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被选为俄文专修馆学生总代表,参加了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北洋政府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178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6月8日迫于各界压力释放全部学生。8月23号,瞿秋白和各地学生代表集聚新华门和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皖系军阀将领、济南军事长官镇守使、亲日本派回奸马良杀害山东回民外交后援会会长马云及其两名爱国人士即“马良祸鲁”被警察厅逮捕,8月30日迫于全国爱国运动的压力,释放了全部请愿代表。
1920年初,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之一、后成为著名民主党派人士张嵩年又名张申府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苏俄)莫斯科采访,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在苏俄两年时间里,他作了大量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著作,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客观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告诉中国人民,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莫斯科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心海中的灯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是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位于莫斯科。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7月6日,是瞿秋白永远难忘的日子,他在安德莱厅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
1921年秋,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系20世纪20年代初俄共(布)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大学。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中国班是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后成为著名中国共产党人或领导人的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萧劲光等,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1921年5月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共党组织,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2月,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共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的陈独秀代表中共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21日,共产国际四大会议结束,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瞿秋白随陈独秀于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即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共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3年2月,瞿秋白部分翻译《论列宁主义基础》。为了更好地传播列宁主义,瞿秋白翻译了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同年4月22日在《新青年》第1号上发表。在此之前,瞿秋白还撰写了许多介绍列宁、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方面的文章。这年夏,早年期同盟会员、后成为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革命家、五四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亦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也在1923年8月撰写发表了《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为上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规划。他们设想把上大办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并着手制定学校章程、整顿师资队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等项工作。
第一次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起的1923年底,瞿秋白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 。宣言确立了 《前锋》创刊号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