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二三十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难险阻创建起来的。根据地的创建胜利的迎接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地,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壮大从未丢失党史上称之为国内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正是有了这块根据地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发展了13年,才为后来的陕甘宁边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翻阅历史书籍,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经过了一个艰辛漫长的历程。庆阳革命老区人民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都曾拥军支前、做出过卓越贡献。
一、庆阳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支援前线所作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时期
(一)中央红军到来时边区人民就踊跃之前,提供物资所需和后勤保障。陕甘边虽然地瘠民贫,但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却能节衣缩食,经常为红军筹粮款支援前线并做战地服务工作。中央红军到陕甘时,边区老百姓端茶送水、烧炕做饭,倾其所有喜迎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到了仅仅4个多月,妇女群众就赶做军鞋8500多双,延川县4天内就赶缝军服7000多套。陕甘边南梁中心苏区南梁乡90户老百姓曾接收救护伤员1000多人。根据地内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的感人情景随处可见。
(二)土地革命时期,庆阳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物捐粮的热情高涨。1936年为了支援红二、四方面军到陕甘,华池县平均每户赶做一双军鞋,有一大家人赶做出了20双军鞋。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期间,环县天水堡附近群众慰问红军作战部队粮食20多石,羊100只,银元300块。1937年春节之际,宁县四乡百姓及几乎富户为红军筹粮数千石,同年镇原屯子群众为驻地红四军捐献粮食达3000石。西征战役后,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陕甘宁省于1936年9月向各县发出筹粮通知后,不到两个月就筹集粮食660万公斤。“西安事变”后,边区曾组织两个工作团,深入群众中筹集粮食及物资,为援西军、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筹粮款。正是有了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持才使得部队顺利开赴抗日前线。
(三)抗日战争时期,庆阳人民再次以极大热情投入到筹粮及各种物资大军中。据统计,庆环分区在1937年缴纳救过公粮1638.74石,供给部队1800石;1939年仅环县缴纳“救国公粮”2243石,曲子镇从1937年到1941年叫公粮达8000石。同年华池县7天征粮达1000石。1942年陇东分区交公粮4.34万石,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陇东分区每年交公粮平均5万石左右,共计征粮21.4万石。
(四)解放战争时期,庆阳人民支前从钱、物延伸到人,真正做到了倾其所有,史无前例。1947年春,胡宗南部进犯延安,边区人民再次展开救援和支前。广大人民群众视部队和干部如亲人,不仅倾其所有养育他们,而且冒着生命危险收容安置伤病员,掩护将士和革命干部,不少群众为此献出了生命。
1947年白马乡90户人家,救护伤员千余名;林镇小河沟农妇董凤鸣,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救治了17名伤员,被誉为“伤员之母”。
1949年1月,马步芳袭击陇东分区驻地—元城,途径怀安时挨户搜查,我两个游击队员藏在一位当地老太太家中,匪兵发现时,老妈妈把游击队员认作自己的孩子,冒着自己孩子被杀的危险救下了游击队员。当匪军搜查到部队所藏物资时,逼问所藏人员去向时,当地18岁的杨宽天宁死不招,最后以生命保全了游击队员所藏地点。
战争年代,南梁人民忍饥挨饿,收养部队和地方干部的弱子幼女,并用热血和汗水抚养他们。解放后又把它们送到住进大城市的父母身边。陇东地位宣传部长宋养初和妻子杨兵,带着在战火中诞生的儿子宋心鲁,在华池转移时遭到敌军追击,怕孩子哭声暴露部队行军目标,便把孩子交给当地一位叫田桂英的农妇手中,已有5个孩子的田大妈想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用母乳喂养,市场背着孩子钻梢林躲搜捕,受尽了苦难,全国解放后,田大妈才把孩子双手交给宋养初夫妇。
人民解放军打仗全靠两条腿,鞋袜消耗极大。边区妇女们夜晚在油灯下不停赶制,不仅完成了政府下达的“任务鞋”还做了许多“慰问鞋”。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南梁人民为部队做军鞋41800余双,平均每个妇女做军鞋接近20双。
三年解放战争中,部队打到那里,担架队、运输队就跟到那里。当时凡是成年男子和能驮70斤以上的牲畜都有支前义务。1949年,为支援西方野战军解放大西北,华池百余担架队跟随部队走渭北、宜川、平凉、兰州、武威等地行程2500余公里,日夜不停抢救伤员,转运物资,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3年到1949年,仅华池人民支前动用人工265万多个,畜工104万个,运粮12404石,饲料2969229公斤。
解放战争三年时间,华池4万多人的小县供养了3个分区,10多个县的机关干部、家属以及过往部队和许多游击队。解放军战士在华池县群众家中吃饭留下的条据,全国解放后用了3年时间才清理登记完毕。那些破旧的碎纸片合起来有几十公斤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