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瑞金 六 王明 |
2006-07-26 11:55:19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1931年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在上海东方旅社内秘密召开六届四中全会,会期1天。参加会议的有向忠发、顾作霖、关向应、温裕成、任弼时、贺昌、袁炳辉、李维汉、陈云、史文彬、周秀珠、夏曦、余飞、徐锡根、罗章龙、王风飞、瞿秋白、罗登贤、何克全(凯丰)、陈原道、王稼祥、王明、秦邦宪(博古)、沈泽民、徐兰芝、张金宝、顾顺章、何孟雄、沈先定、韩连会、邱泮林、许畏三、陈郁、周恩来、柯庆施、肖道德、袁乃祥等37人。其中非中央委员15人,这些非中央委员代表不但有发言权、表决权,而且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米夫以国际代表身分出席了会议,并使用组织手段控制会议的进行。
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王明在会上以“理论家”的姿态作了长篇发言,他一共讲了4个问题:①立三路线是“左倾”空谈掩盖下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②三中全会对立三路线采取了调和态度,继续着立三路线、瞿秋白与李立三的错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③强调只撤换几个中央负责人是不够的,必须开展全党的政治斗争,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地改造党;④尤其强调要加紧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王明的发言全面表达了共产国际的意图。
会议讨论后,米夫作了结论,他指责李立三是“一个披着冒险主义外套的颓丧的小资产阶级”,“是用‘左’倾的辞句遮盖了实际工作的机会主义”。他进而断言“调和主义的中央政治局,不仅继续了立三路线,而且扩大了立三路线”。米夫认为“党的危险主要是右倾,我们要集中力量反右倾,加紧两条路线的斗争,在反立三路线中同时反对右倾路线”。四中全会接受了米夫的主张,通过了由米夫起草的《中共四中全会决议案》。在组织问题上,决议案提出“须取消三中全会所补选的赞助立三同志的中央委员,引进反立三主义的斗争之中拥护国际路线的同志到中央委员会里来,并且重新审定政治局的成分,以保障党的正确领导”。按照这样的要求,全会撤销了贺昌、李维汉两人的中央委员职务,补选了王明等9人为中央委员。撤销了瞿秋白、李维汉、李立三的政治局委员职务,选出了新的政治局:向忠发、周恩来、项英、张国焘、徐锡根、卢福坦、任弼时、陈郁、王明9人为政治局委员;关向应、罗登贤、毛泽东、温裕成、顾顺章、刘少奇、何克全7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3人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王明被补充为常委)。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由非中央委员一跃进入政治局,并实际掌握了中央领导权,开始了王明路线对中共中央的统治。
王明,原名陈绍禹, “王明”是他1931年到共产国际后起用的化名。王明还用过韶玉、绍玉、绍予、绍禹、诏玉、兆雨、泰山、慕石、玉、马马维奇、波波维奇等笔名。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曾取俄文名字克劳白夫。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金寨镇下码头村一个贫农家庭。1920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习。1924年秋毕业后,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能言善写,先后担任“豫皖青年学会”事务部主任兼该会会刊编辑、“安徽同学会”会刊《皖光》编辑。1925年“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后,王明在武昌参加了这一运动,被推为“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省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爱国青年和学生中间进行宣传联络工作,在这个运动中,王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并担任湖北国民党党部宣传干事。
1925年10月7日,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26次会议上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国孙逸仙劳动大学)成立。第一期学生的招生工作除广州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之外,各省一般只分配给10个名额。湖北省被选拔的人中没有王明,王明从湖北赶到江西,又由江西赶到赴苏留学生的集合地上海,来到江苏省国民党总部,找到负责安排去苏留学的江苏省国民党党部秘书长姜长林,再三恳求准其赴苏学习。姜长林经与中共江浙区委协商,刚好有一个名额,王明得以于1926年1月入中山大学学习。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