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十二 北伐战争 |
2006-07-26 11:08:04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1926年7月9日,在广州召开北伐誓师大会,气壮山河,发表“北伐誓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进军北伐。以第1军(原军长蒋介石,由何应钦任代军长)从东江潮汕北攻福建、浙江,为右路军;第2军(军长谭延闿)、第3军(军长朱培德)、第4军(原军长李济深,后改为张发奎)、第6军(军长程潜)、第7军(军长李宗仁)从北江出韶关、大庾岭,进攻湖南、江西,为左路军。大军出韶关,浩浩荡荡,沿途农民支援运送,是辛亥革命以来所未有的盛况。
这时北洋军阀最大的三系,一是直系吴佩孚,占据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二是皖系孙传芳,占据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5省;三是奉系张作霖,占据东三省和京津一带。
7月10日,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建议作战方针是:首攻湖南、湖北消灭直系吴佩孚,再进攻江西对皖系孙传芳作战,然后不失时机地全力夺取武汉三镇,最后选择适当时机,讨伐奉系张作霖。后来,蒋介石基本上是以这一作战计划进行指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7月27日,蒋介石从广州动身,前往湖南前线指挥作战。随行的有:以加伦将军为首的苏联顾问团,北伐军参谋长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副主任郭沫若等。8月25日,蒋介石在长沙做政治党务报告,强调:党的发展必须要有团结,团结国内外一切阶级的革命力量,革命同志在国内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外是苏联,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和俄国共同奋斗。
北伐军左路军从广东向湖南、湖北进军,以消灭吴佩孚势力为目标,这是北伐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北伐军左路军第4、7、8军约有5万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战斗力很强。敌人方面有直系军阀吴佩孚所部主力10万人,以武汉为指挥中心。
8月27日,两军在汀泗桥展开激战,吴佩孚布置大刀队在阵前督战,但他从未遇见过象北伐军这样具有惊人英勇气概的军队,大刀队虽然在阵前砍下自己9颗团营长的人头,还是无法保住阵地。当天上午10时,北伐军占领汀泗桥,敌2万余人全军覆灭,桥下积尸累累,河水几使断流。
8月30日,北代军攻占贺胜桥。
9月19日,程潜率国民革命军第6军攻入江西省会南昌。
10月10日,武昌城被北伐军第4军和叶挺独立团攻克。两湖人民称叶挺独立团为“铁军”,以独立团为先锋的第四军也获得“铁军”称号。
11月9日,蒋介石的总司令部移驻南昌。
早在10月22日,蒋介石提议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移至武汉,11月19日,蒋介石再次提议将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迁到武汉。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召开政治会议,决定采纳蒋介石的意见,迁都武汉。会后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分两批北迁。国民政府的财政部、外交部、交通部等所属机关也陆续离开广州。12月7日,广州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宣布停止办公。12月10日,国民党政府司法部长徐谦、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以及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和鲍罗庭到达武汉。13日,到达武汉的委员成立“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暂时执行最高职权,徐谦任主席。
12月18日,何应钦率北伐军第1军不战而进入福州。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会议中心是讨论国民党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李维汉等人,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庭、魏金斯基参加了会议。
陈独秀于12月13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另外还通过了7个议决案:《关于政治报告议决案》、《关于国民党右派问题议决案》、《关于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议决案》、《关于湘鄂赣三省党务议决案》、《关于湘鄂赣三省国民党工作议决案》、《政治问题议决案》、《关于职工运动决案》。
陈独秀在报告中提出,自北伐军攻下南昌、九江之后国共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破裂危机。因此他要求会议着重讨论一下国共关系问题。他分析国共关系面临破裂的危机,认为原因有四:“一、江西战胜后,军事势力有离民众而往右走之倾向;二、工农运动之发展,使资产阶级恐惧;三、帝国主义改用新的分裂政策;四、我们的失策。”他说:“以上四个危险倾向汇合起来,随时随地都会使联合战线破裂。”其中“国民党之右倾和我们党中之左稚病是主要的。”他还列举了所谓党内“左稚病”的六种现象。陈独秀在报告中,提出了7条解决危机的办法。第一条,也是主要的一条是:“防止党外的右倾,同时反对党内的左倾,以巩固赤的联合战线”,另外6条分别是:督促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实行“武力和民众结合”的口号;维持国民党军事首领势力之均衡;扩大民主主义宣传;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使左派领袖获得群众,竭力援助左派达到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扶助左派建立以汪精卫为领袖的文人派政府;确定我们对于中小商人的政策。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