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识却流利背诵《老三篇》
李安南一家不仅对毛主席著作学得好,忠字舞也跳得好,他们一家多次在那大公社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现场会上表演过。
有意思的是,郑廼一个字不识,却能流利地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当然,背诵时用的是客家话。对此,当时的石屋生产队队长、今年72岁的王裕道40年后还印象深刻。
在记者采访时,郑廼还半唱半说地念叨:“老三篇,最容易读,老三篇,最容易懂,老三篇,用不完!”
据我省党史专家介绍,海南全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是从1965年秋季开始组织的。1966年7月15日的《海南日报》头版上,一篇题为《全海南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在海口市隆重开幕》的报道写道:“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广大贫下中农,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一经发动,他们便带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性的学习热潮便迅速形成。”“许多地区出现了父母子女互教、兄弟互帮,夫妻共学,全家共读的活泼的学习局面。”
当然,海南的学习活动是全国性运动的一部分。在这一运动中,树立典型、举行报告会、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等是常用的宣传推广方式。运动高潮期,几乎人手一册刊登毛主席语录的红宝书。到了今天,当记者在李安南家采访时,他的大儿子李火旺还从家里找出了两本红宝书,其中一本就作为礼物送给了记者。
一句话,不学毛著不行
为什么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李安南的五儿子、现为石屋村委会副书记的李全成回忆,当时的要求是,为革命而学,为工作而学。记者翻开那个年代的报纸,发现很多这方面的论述,比如,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力量和源泉,行动的指针,战斗的武器,革命的根本。一句话,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在1965年举行的广东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经验交流会上,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人就要求全省要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李全成说,人们总结了很多办法,比如三结合的办法:结合个人思想学、结合当前工作学、结合形势政策学。此外还要带着问题学,带着阶级感情学,要做到工作多挤不倒、文化低难不倒、有成绩夸不倒。当年的海口市郊红旗公社爱农大队还摸索出了几点经验:1.介绍学习毛著的先进经验,如一读二议三对照四行动;2.讲故事;3.谈心得,后进学先进,一浪赶一浪;4.出墙报,表扬好人好事。
在学习的方式上有田头学、夜校学、上门辅导、家庭学、开讲用会等。
而开办家庭学习班据说是群众摸索出来的好办法。人们认为,如果不用毛泽东思想去占领家庭阵地,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就会去占领,因此,一定要在家庭中摆开斗私批修的战场。而妇女、老人和小孩参加集体学习很少,思想觉悟提高较慢,开办家庭学习班正好可以弥补其他学习方式的不足,把毛泽东思想传播做到每个社员的心坎上。
李安南当时是石屋小队队长、橡胶排排长。作为干部,他更有责任在开办家庭学习班上带个好头,以毛主席思想带领队员管好橡胶。李全成告诉记者,他记得当时几乎每晚都要集中到一起学毛著,学习时间是1小时。
一首山歌:活学开心窍
学习效果如何?众口一词的说法是,毛主席著作,威信最高,威力最大,一用就灵!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畅好公社黎族社员则用山歌来说明这一点:
毛主席著作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活学活用开心窍,
永远革命斗志强。
王裕道说,社员对毛主席感情深,学习劲头大,思想高度统一,工作很好做。对那些怕苦的、偷懒的社员,生产队干部就讲《纪念白求恩》,苦口婆心地劝:“你看人家白求恩,大老远地从加拿大到中国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还献出了生命,我们还怕什么苦呢!”干活时有点累了,就让大家想想愚公;对于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就讲讲《为人民服务》。
今天看来,这些都有些形式主义、庸俗化的味道,但对于李安南一家来说,学习毛著,实实在在的效用还是有的。李全成说,他们不仅学会了很多道理,还顺带提高了文化水平。直到今天,他们一家人在学习工作中都有要求进步的思想,做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家兄弟姐妹6人,有3个参军。其中,现为那大镇一家电站负责人的老三李全胜,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立了三等功。李全成认为,这就是受毛主席著作影响的最好体现。
李全成说,他们对天安门和毛主席都充满了向往,这种情结从来都没有改变。1987年,他第一次去北京,一踏进天安门广场,万分激动,感觉到头发都竖起来了!2006年,他又去了一次,但觉得还不够,以后有机会还要去!就是李全成那刚考上了天津一所大学的儿子,也表示一定要抽空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
当然,对那段岁月,李全成也早有了新的认识。他说,那时人们热衷政治挂帅,在狂热中走向盲从,引发了一个时代的灾难。对此,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报道作了形象的总结: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性急地把航行在大海中的“中国号”“左满舵”。而1979年之后,中国人改乘上了“改革开放号”的大型公共汽车。
|